可他們明明就是按照陸晚的方法一比一去做的。
他們也不知道味道出在哪里。
“大郎君,咱們就是根據(jù)宣義夫人提供的法子制作的蜂窩煤啊,這怎么做出來和宣義夫人的就是不一樣呢!”
林家大郎君不死心,他知道這是一次非常好賺錢的機會,保準能賺得盆滿缽滿。
他只要先陸晚一步將那些制作好的蜂窩煤投入市場買賣使用,那么錢他賺到了,名聲也就有了。
他這可是解決了一大民生問題。
后世之人,當對他感恩戴德才是。
然而制作出來的蜂窩煤根本就達不到陸晚蜂窩煤的程度。
林家大郎君眼珠子一轉(zhuǎn),說:“三郎不是在外面開設了粥棚施粥,接濟難民嗎?”
“咱們也去幫一幫三郎!”
他將那些制作好的劣質(zhì)蜂窩煤,全都搬去了施粥點。
(請)
n
全死了
“宣義夫人說了,這些蜂窩煤,你們每人每天可以前來領(lǐng)取兩枚!”
一聽是宣義夫人在發(fā)放煤炭,那些人自然不會去管是真是假,只要能有取暖的東西就很不錯了。
貨郎今日剛送完了所有的信,看到人們在粥棚面前排起了長隊,一問才知道是宣義夫人在免費發(fā)放蜂窩煤。
兩塊兒蜂窩煤,足夠孩子們夜里燃燒一整晚了。
那不就能讓孩子們睡一個安穩(wěn)覺了嗎?
貨郎也連忙去排隊領(lǐng)取蜂窩煤了。
喜滋滋拿了兩塊兒蜂窩煤回家,才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去領(lǐng)了,加起來一共有九枚蜂窩煤。
他們先前沒有多余的棉衣可穿,這么冷的天,是沒有辦法出門的。
唯一的一件棉衣,都在貨郎身上。
因為貨郎是全家唯一能夠出去掙錢的,所以必須得保證他的取暖,這樣全家才能有一口吃的。
“爹,咱們今晚有煤可以燒了!”
“我聽他們說,這一塊兒煤,可以燒上一個多時辰,燒得久的話,兩個時辰也有呢!”
“而且這蜂窩煤,無煙無毒,放在爐子里還能燒水做飯!”
他們用宣義夫人給的棉花做了棉衣,也就能出門去看看了,所以這才去排隊領(lǐng)了煤炭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