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儒士似乎在心中經(jīng)過了一番天人交戰(zhàn),仍是下定決心,來到陳平安十?dāng)?shù)步外,彎腰看著那些竹簡,看了片刻,如釋重負(fù),轉(zhuǎn)頭笑問道:“年輕人,是一個人遠(yuǎn)游求學(xué)?”
陳平安想了想,點(diǎn)頭笑道:“算是吧,想要多走走?!?/p>
“嗯,不錯不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如今的后生,買書讀書越來越省力,就越吃不住苦頭了?!?/p>
老儒士先點(diǎn)頭,然后問道:“不介意我走動,多看幾眼你這些珍貴的竹簡吧?”
陳平安笑道:“老先生只管觀看?!?/p>
很快陳平安就有些后悔了,老人不單單是看竹簡,翻翻撿撿,還喜歡問這問那,而且問題極多,此言此句,出自何處,有些時候陳平安說了書籍名稱與語句主人,老人更來了興致,詢問陳平安可知那人那書的學(xué)問根腳與宗旨立意,陳平安回答得有些吃力,老儒士言語不太客氣,有些陳平安不熟悉、老人無比爛熟于心的學(xué)問,后者就要好好教訓(xùn)一通陳平安的一知半解,讓陳平安只得頻頻點(diǎn)頭,虛心接受老人的點(diǎn)評。
老儒士真是不怕麻煩,少年書童在遠(yuǎn)處喊了兩次,都給老人拒絕了,最后書童便干脆放下?lián)?,坐在那邊一個人長吁短嘆。
足足一個多時辰,老人總算看完了竹簡,也問完了問題。
老人突然笑問道:“年輕人,我特別喜歡其中二十四枚竹簡,能不能割愛送我?”
陳平安果斷搖頭,“不行?!?/p>
跟你這位老先生又不熟。
陳平安剛打定主意,近期打死不做那善財(cái)童子了。
老人有些急眼了,“你這人,讀了那么多書上道理,怎的如此小家子氣,天下書生是一家,送幾枚竹簡算什么。”
陳平安笑瞇瞇道:“不湊巧,老先生是學(xué)問淵博的讀書人,我如今可還不算,再說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書上的道理,老先生莫要強(qiáng)人所難啊,不然可就不太善嘍。”
老人伸手指了指陳平安,“好小子,讀書盡讀些歪理,罷了罷了,你既然都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么大的道理壓我,我也就只好捏著鼻子說一句‘君子不奪人所好’,安慰自己了。”
陳平安笑而不語。
老人顯然猶不死心,又見陳平安半點(diǎn)不上道,只得厚著臉皮又問道:“真不送我?二十四枚竹簡太多的話,打個對折,十二枚也成?!?/p>
陳平安無奈道:“老先生,真不能送,這些竹簡和上邊的內(nèi)容,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是要拿回家中好好珍藏起來的,每一枚竹簡,都是一時一地的心境,每次拿出來曬一曬,都是一次反省?!?/p>
老人氣呼呼道:“那說明你是讀死書,道理真要讀進(jìn)了肚子,哪里還需要翻看竹簡。”
陳平安給逗樂了,他娘的你這位老先生道理倒是一個接一個,歸根結(jié)底,還不是想要白拿二十四枚竹簡,收入囊中?陳平安可是早就發(fā)現(xiàn)了,那些讓老先生最為愛不釋手的四十五枚竹簡當(dāng)中,大半可是青神山綠竹和紫竹島的仙家紫竹,一旦陳平安點(diǎn)頭答應(yīng),結(jié)果老先生就直接拿走了靈氣縈繞的竹簡,若是真心喜好上邊的文字內(nèi)容,也就罷了,可要是個稍稍有些眼力、貪圖那些靈竹本身的修士,陳平安難道還要翻臉不認(rèn),搶回竹簡不成?
老人見陳平安態(tài)度很堅(jiān)決,只得作罷,嘀嘀咕咕,埋怨不已。
陳平安開始收拾竹簡,看得老先生好像一顆顆銀子從手邊溜走,滿臉心疼。
看得陳平安都有些于心不忍,二十四枚竹簡沒得商量,十二枚也不行,不然就送出六枚竹簡,意思意思一下?不然老先生在這里耗費(fèi)了一個多時辰,陳平安都有些心累,想必這位老先生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是貪圖那些竹簡,心不累,可一大把年紀(jì)了,蹲半天嘮叨半天,也累人的。再者,老先生的一肚子學(xué)問,談吐之中,當(dāng)真做不得假。就是財(cái)迷了些,這一點(diǎn),倒是跟自己同道中人。
老人已經(jīng)無所不用其極了,趕緊“好心”勸阻陳平安:“年輕人,日頭這么大,別著急收起來啊,趁著天氣好,再曬曬,竹簡就怕蟲蛀水浸……你要是擔(dān)心日頭西斜再動手,會來不及收拾,我來啊,我可以幫忙的,你這般作為,可對不起這些竹簡和那么多美好的文字!”
陳平安算是有些服氣了,停下手上動作,笑問道:“老先生,我問一個有些冒犯的問題,行不行?”
老人搖搖頭,試探性問道:“那就別問了吧?咱們讀書人好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