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吉赧顏道:“哪敢說自己是郎中,只是在逃難路上,從一處荒廢的藥鋪,無意間找到了幾本藥書,邊走邊學,都不敢說學到了皮毛?!?/p>
道士說道:“若是不介意的話,拿來看看?!?/p>
少年連忙起身,咧嘴笑道:“這有什么好介意的,吳道長稍等,我這就去拿?!?/p>
爺爺上了歲數(shù),睡覺淺,少年躡手躡腳去屋內(nèi),輕輕取出一個自制的樟木盒子,回到院子,交給那位談吐風雅的吳道長。
陳平安接過木盒,沒有急于打開,笑道:“貧道先猜上一猜,盒子里裝著的藥書,書籍編撰者,多是最近三百年間興起的火神派一脈?!?/p>
少年錯愕不已,滿臉震驚道:“吳道長真是未卜先知的神仙?!”
陳平安搖頭笑道:“這一脈的醫(yī)家、郎中尤其擅用姜附,根據(jù)你曬的草藥,不難猜,沒你想的那么神神道道,跟仙術無關。”
寧吉恍然,雖然這位吳道長“自揭其短”,寧吉反而愈發(fā)敬重這位從不故弄玄虛的道門仙長了。
如果不是陸沉道破天機,陳平安完全無法想象,眼前這個消瘦少年,就是那個能夠讓文廟興師動眾到處尋覓的漏網(wǎng)之魚。
陳平安打趣問道:“你竟然還知道火神派?”
寧吉點點頭,羞赧道:“經(jīng)常賣藥材給鋪子,時日久了,就從郎中們那邊聽到了些說法?!?/p>
陳平安笑著打開盒子,拿起那幾本書,想來少年背井離鄉(xiāng)這些年,憑此藥書,既能治病自救,也能采藥賺錢。
不過這些書是坊間書商刊印的線裝本,版刻粗劣,文字經(jīng)常會有錯訛,藥書不同于一般雜書,一字之差,可能就會謬以千里。
“諺云書三寫,魚成魯?shù)鄢苫ⅰ!?/p>
陳平安快速翻了幾頁,笑道:“意思就是說一部書籍,不管底本有多好,傳抄、版刻多了,就容易出現(xiàn)紕漏,錯、脫、倒字,在所難免。以后有機會的話,盡量去尋找些好的底本,對照著看,學那秘書省正字、校書郎仔細??蔽淖?,糾正紕漏,免得后世以訛傳訛。”
寧吉使勁點頭,默默記在心中,只是少年一想到自己的那點儲蓄,就開始犯愁,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有錢購買那些所謂的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