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尤物顧不得擦拭眼淚,緩緩站起身,高高抱拳,朗聲道:“周密,在此謝過!”
浩然天下,皚皚洲劉氏祠堂內(nèi),四水歸堂天井,劉財神伸手接雨,這一站就站了很多天。
商賈掙錢,天經(jīng)地義。
而劉聚寶的合道之路,可以分出兩條脈絡(luò),其中一條,相對淺顯,就是花錢。
成功合道,躋身十四境。
為皚皚洲從北俱蘆洲手上,爭回那個“北”字,終于不再是絕無可能的事情了。
青冥天下,兩京山和大潮宗的共同宗主,朝歌的道侶,徐雋這些天,反復(fù)翻看白玉京陸掌教的那篇《徐無鬼》。
等到徐雋轉(zhuǎn)頭望向窗外,天已微亮,當(dāng)他放下書的時候,徐雋莫名其妙就是十四境了。
于是天地間就出現(xiàn)了第一位十四境鬼物。
徐雋對此哭笑不得。
西方佛國,來自劍氣長城的劍修龐元濟,這么多年,他一直跟著個披頭散發(fā)、好似始終未曾剃度的僧人,一起為寺廟共同雕塑出五百尊羅漢像。
在這之外,僧人也會盤腿坐在殿外廊道中,神情專注,雕琢一塊不知具體材質(zhì)的佛像。
不知為何,僧人每天白晝在殿內(nèi)塑像,夜幕中在殿外刻像,不吃不睡,不眠不休,直到形神憔悴,精疲力盡,也不愿休歇。
龐元濟也曾問過寺廟方丈,這位從不開口說話說半個字的僧人,堅持多少年了?老方丈只說很多很多年了。
龐元濟又問,他是在修閉口禪嗎?老方丈卻說若非寺廟大陣護持,那人的每一個細微心念,都是滾滾天雷。
龐元濟再問,他在殿外雕刻佛像那么久了,為何一直不為佛像開臉?
老方丈說他還在找自己的本來面目,所刻佛像,正是他自己。
龐元濟忍不住詢問,成佛就這么難嗎?老方丈說就怕難上加難。
龐元濟最后問了個問題,僧人那些頭發(fā)?老方丈說都是他放不下的執(zhí)念,越斷越多,越斬越長。
連續(xù)幾天的大雨滂沱,正午時分的天地昏暗如夜,不知會再下幾天才會停歇。
今天龐元濟坐在那個僧人附近,一般都是夜中在殿外刻像,僧人這算不算破了自己心中戒律?
龐元濟不是沒想過照搬書上言語,想要誤打誤撞,希冀著幫襯那位僧人一點半點,例如一句何苦白晝點燈,何必日中燃燭。
僧人聽過了這般言語,也會停下手中刻刀,抬起頭,與龐元濟微笑致謝。
后來龐元濟才從老方丈那邊得知,僧人早就看遍了全部的世間佛經(jīng),只要是被記錄在冊的公案機鋒,更是一覽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