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攻占洛陽之時,他便已派出快馬前往奉天,召回楊忠嗣、霍端孝、諸葛哲等重臣,命他們以最快速度趕赴帝都。
接下來的時日,李徹一直留在帝都,埋首于政務(wù)之中。
直到深秋時節(jié),寒風(fēng)漸起,宮墻內(nèi)的銀杏樹葉被染成一片金黃。
楊忠嗣三人終于抵達(dá)了帝都。
三人入城后馬不停蹄,直奔皇城。
李徹如今遵循舊例,將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wù)的地點設(shè)在了養(yǎng)心殿。
“陛下,三位閣老和大臣們都到了?!笔塘⒁慌缘鸟T恭輕聲稟報。
李徹聞言,立刻將手中批閱到一半的奏折放下,抬頭望向殿外:“朕的肱骨們終于到了!快宣!不。。。。。?!?/p>
話到一半,李徹竟是直接站起身來:“還是朕出去迎一迎他們!”
說著,李徹已大步流星地向殿外走去。
剛走到殿門廊下,便看見楊忠嗣、霍端孝、諸葛哲三人走在最前面,后面則是一眾奉國文武。
見皇帝親自出迎,眾人皆是面露驚惶,連忙加快腳步上前,躬身便要行大禮:
“陛下,使不得!折煞臣了!”
正所謂今時不同往日,昔日李徹尚為奉王時,親自相迎可稱禮賢下士。
如今他已登基為帝,又身處皇宮大內(nèi),若皇帝親迎而臣子坦然受之,那便是大大的僭越了。
有些規(guī)矩不能破,在場之人都不是恃寵而驕的人。
然而,李徹這下意識的舉動,依舊讓他們心中暖流涌動。
感到陛下雖登臨大寶,但對他們的倚重與親近,并未因地位的提高而改變。
李徹目光掃過面前幾位風(fēng)塵仆仆的老臣,隨即又看向他們身后。
奉天的核心班底幾乎到齊了,文載尹、王羲正、王崇簡、王錫等重臣皆在其列。
懷恩也帶著常雪凝等幾位妃嬪安全抵達(dá)。
眾人見到李徹,紛紛恭敬行禮,口呼萬歲。
“朕等了你們很久了。”李徹的聲音里帶著明顯的欣喜。
他是真高興。
相比于征戰(zhàn)沙場,李徹在政務(wù)上的天賦差了不少,這幾日處理政務(wù)感覺頭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