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平道起事之期,乃丁丑年,非丙子年。
最近我軍物資已收集足夠,便賣先生一個面子。
眾將聽令,回九公山!”
張寧當即下令撤兵,留下喬蕤在風中凌亂。
這這他娘的也行嗎?
一向彬彬有禮的喬蕤,都忍不住在心中爆了一句粗口。
無仗可打,喬蕤只好率軍撤退。
堂堂太平道教主,被王朗給說退了,這仗贏得簡直莫名其妙。
而王朗說退張寧這件事,傳到袁術和百姓耳中的時候,就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了。
天下百姓人盡皆知的版本是:
在文武雙全的袁耀公子謀劃下,在當世名將喬蕤將軍的統(tǒng)領下
淮南將士浴血奮戰(zhàn),終于將黃巾賊寇擊退,使其不得不退回九公山。
黃巾賊攻勢兇猛,太平道教主張寧道術通玄,驅雷掣電。
此戰(zhàn)得勝,來之不易!
多虧袁術洪福齊天,袁耀謀劃得當,喬蕤用兵如神
袁紹、曹操、劉表等人收到戰(zhàn)報之后,也都感慨萬千。
袁術到底還是有些氣運的。
不僅生出了袁耀這樣一個好兒子,麾下還有喬蕤這種善于統(tǒng)兵的帥才。
喬蕤用兵這么牛,他們早咋沒發(fā)現呢?
這些諸侯心中所想,袁耀是不知。
袁耀要是知道,說什么都得回復他們一句。
他們沒早發(fā)現喬蕤之才,是因為喬蕤沒早認識袁耀。
喬蕤要是早認識袁耀,諸侯早就發(fā)現喬蕤的才華了。
不過現在也不晚。
喬蕤算是大器晚成,早晚會躋身天下名將之列。
太平道作戰(zhàn)失利,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們都急了。
他們還指望太平道牽制袁術呢,張寧敗了怎么行?
張寧盡得張角真?zhèn)?,還會使道術雷法,這么好的盟友可不好找。
(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