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燼兄說的還不全,我們手上的饅頭,用的是遼東的麥粉?!?/p>
“遼東的麥粉?”
這名同年名叫姚純臣,這些日子是在戶部觀政的,就在主管京師物資的地方部門工作。
他說道:
“去年春天開始,朝廷就給了政策,愿意去遼東開拓的百姓,減免三年稅賦,每戶給田十畝,五口以上給牛一頭?!?/p>
“山東和京畿地區(qū),已經(jīng)有不少百姓北上了?!?/p>
“朝廷給給了這些百姓麥種,據(jù)說是武清伯家的高產(chǎn)良種。”
“遼東苦寒之地,但是土地肥沃,種植出來的小麥果然品質(zhì)上等,迎賓館中用的就是這樣的麥粉制作的饅頭。”
聽完了這些,張元忭感慨道:
“如今京師,可真是‘四方來朝’??!”
眾人紛紛點頭,這和以往朝貢還不一樣,如今這些貿(mào)易,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的好處。
張元忭又問道:
“這些東西,京師的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嗎?”
眾人紛紛點頭。
姚純臣說道:
“剛剛買炙子烤肉的時候,排在前面的就是城南的一名匠人,他是專門來這里買肉的?!?/p>
“當(dāng)然,羊肉還是貴了一點,我看戶部的報告,京師普通百姓吃的更多的還是臘腸?!?/p>
“臘腸?”
張元忭知道臘腸。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方就會制作香腸來保存肉食。
姚純臣說道:
“京師城外的養(yǎng)豬場,有一種豬肉和豬下水制作的臘腸,加上一些去腥增香的香料后,只要簡單煮一下就能吃,在普通百姓中很受歡迎?!?/p>
“聽說蘇翰林也對這種臘腸高度評價,還請東宮建立了專門制作臘腸的工廠?!?/p>
“這些工廠都用了機(jī)器,制作成本進(jìn)一步降低,現(xiàn)在東宮的商鋪都會出售這種臘腸,京師普通百姓都是靠這個來獲得肉食的?!?/p>
張元忭回憶起了這種腸子,他每天在去工部上衙的時候,總能遇到煎炸這種腸子的攤位,也有行人會買一份裹上面餅就一邊走一邊吃。
張元忭還想到自己在工部的工地上,也有大鍋煮同樣的腸子,他沒想到這些腸子竟然還和東宮有關(guān)。
張元忭想起腸子的味道,碎肉加上下水,水煮的時候還是壓不住那股腥臊味,只有油煎的時候才能算是味道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