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依你看,有更好的選擇?”
“有!”
許正的回答斬釘截鐵,他的手指在虛空中劃出了一條更短、更凌厲的弧線,“我的方案是,穿英吉利海峽進入大西洋后,不南下,而是直接向西橫渡北大西洋!”
“橫渡北大西洋?”
向大志這次是真的有些意外了,這個選擇頗為大膽。北大西洋以風高浪急著稱,尤其在這個季節(jié)。
“對!”
許正的眼神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是的,北大西洋秋冬季節(jié)氣候惡劣,這是最大的挑戰(zhàn)。但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盛行西風帶!如果時機把握得好,順風順水,航速可以大大提升!這就像搭上了一列高速列車!”
“橫渡北大西洋后,有兩個關(guān)鍵節(jié)點。一是繞過加拿大紐芬蘭島附近,這里需要注意冰山和濃霧,但我們的船大,現(xiàn)代導航設(shè)備也能有效預警。二是進入北美東海岸后,有兩種選擇,要么繼續(xù)向南,穿過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墨西哥灣,然后通過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
聽到“巴拿馬運河”,向大志下意識地微微搖頭。
巴拿馬運河目前由美國控制,對于一艘滿載著從蘇聯(lián)采購的敏感物資的華國船只來說,變數(shù)太多,并非上選。
許正顯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立刻說出了自己真正的核心方案。
“但我的首選,并非巴拿馬運河。而是直接北上,利用北極邊緣的‘西北航道’可能性,或者更實際的是,在充分準備和夏季窗口期嘗試更高緯度的航線,目標是盡可能縮短跨太平洋的距離。當然,最穩(wěn)妥和快捷的,是在橫渡北大西洋后,選擇一條高效的航線,計算好點對點的最短路徑,直接切入太平洋,然后一路向西!”
他最終指向虛擬的終點。
“最終目標,就是穿越巴士海峽,直接進入南海,抵達我們?nèi)A國海島!這條路線,雖然對航行技術(shù)和氣象預報要求極高,需要冒險穿越開闊大洋,但它是理論上距離最短的航線!如果一切順利,我有把握將航程控制在三十五到四十天之內(nèi)!比走蘇伊士運河方案,至少節(jié)省十天到半個月!而且,完全避開了所有可能的地緣政治敏感區(qū)域和水道!”
許正說完,目光灼灼地看向向大志,等待著他的評判。
他這條方案,融合了后世對全球航運的認知和對最短路徑的追求,雖然在這個時代顯得頗為激進和大膽,但理論上具備可行性,尤其對于一艘設(shè)備先進、目標是盡快返航的船只而言。
院子里一時間安靜了下來,只有孩子們的嬉笑聲。
向大志沒有說話,他只是定定地看著許正,臉上原本那考較和關(guān)切的神情漸漸被一種極其復雜的情緒所取代。
那是震驚,是難以置信,是刮目相看,甚至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欣慰和自豪!
他剛才問那個問題,確實存了考較之心。
他來之前,特意去找了一位已經(jīng)退下來、但曾長期在海軍司令部負責航運規(guī)劃的老戰(zhàn)友,詳細咨詢了從列寧格勒到海南島的最佳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