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戶來算,就虧大了。
時萋一開始不明白為什么不讓多養(yǎng)雞,缺肉缺蛋的年代,難得不應該多養(yǎng)些?
后來知道是因為節(jié)省糧食,避免過度養(yǎng)殖和資源浪費。
換句話說就是,此時的國家缺糧,人都吃不飽,拿去喂牲口是浪費資源。
七十年代知青26
開春后山上的野菜、藥材瘋長。
上山的半大孩子增多。
時萋每天要挑揀、稱重、記分,忙得不行。
所以上午的工也直接不用出了。
甚至做衛(wèi)生員的工分還給漲了兩分,現(xiàn)在一天有六分。
與姜亞琴她們做老師的工分一樣。
需要上工鋤草的苦哈哈女知青只剩下了江淑月。
江淑月倒也沒有心里不平衡。
這個月家里給她寄了信,隱晦提及了家里給她辦回城的情況。
大約也就是目前這兩三個月的事。
是以,每天累個夠嗆才拿到五個工分的江淑月,依舊成日美滋滋。
有那心眼壞的暗戳戳刺激她:“江知青,咱們全村四個女知青,就你一個得出大力,掙得還不夠自己吃的,你這還整日傻樂,也不著急上火?”
“有什么著急上火的?咱們無產階級,就要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抓革命,促生產是我們前行的標桿。嫂子你覺悟不行??!”
對方一肚子話咽回了肚子里,干笑著道:“還得是知青有文化,嫂子向你學習?!?/p>
“嫂子你說的不對,這和有文化沒關系。只和思想做派有關,思想不堅定,意志不堅定,極大有可能被資產階級所腐蝕?!?/p>
不等江淑月繼續(xù)輸出,女人找了個由頭撒腿就跑。
江淑月“哼”了一聲,甩著胳膊揮了下鋤頭。
等她走的時候,這幫人就知道她在高興什么了。
總有那么幾個找事的,成日盯著他們知青。
再說這時候的農活除了灌溉就是鋤草,因前幾個月重新挖了水溝,澆水這活省事了不少。
鋤草是沒人拼命干的,這又不是搶收。
只要注意著別鏟了苗就行。
她們這一組的嫂子大嬸基本都是一樣的效率,不說磨洋工吧,也是邊聊八卦邊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