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魚耗費的白酒量不多,剩下的二鍋頭他和姜劍威偶爾還能嘗嘗鮮。
夏天晚上來上一小杯,再配上些下酒菜,那滋味多美啊。
清洗干凈后的魚從魚背部剖開,剔去魚骨,把魚肉切成長條塊。
魚骨他們不會扔,魚骨上還粘連著不少魚肉呢,魚骨可用拿來煲湯,拿來煎炸也是很美味的。
把魚塊表面的水分吸干后。
許域提前把盡可能有的香料,像香葉,花椒和一些干辣椒小火炒香,冷卻后的香料給均勻地涂抹在魚肉上,放進小陶罐里,倒入白酒,保證魚肉全部浸泡在白酒里,蓋上蓋子后密封放入井里腌制一天。
七十年代沒有冰箱,但姜劍威家里有一口水井,方便得很,井底曬不到太陽,冰冰涼涼的,比在外頭近30度的高溫好上很多。
姜劍威做的本土臘魚無需那么復(fù)雜,只見姜劍威把大把大把的鹽涂抹在魚身上,就放入罐子里,和腌酸菜一般壓上重石頭,要腌三四天才能拿出來曬。
新昌縣的臘魚保質(zhì)期更長,可達近半年,比許域那款臘魚更隨意些。
剁魚塊是見費勁的活,有些無聊,許域拿出了海市買的收音機,搗鼓幾下便出聲了。
中午是來自中央廣播電視臺的評書《三國演義》。
許域剛開始就只當(dāng)磨耳朵,漸漸地和姜劍威一起聽入迷了,聽著聽著手里的魚也忘剁了。
好在評書只有半小時,結(jié)束后許域和姜劍威還回味無窮,繼續(xù)手里的活。
處理完后許域有些犯困,去睡了回午覺。
天氣熱得不行,許域早早地換上了草席,可還是耐不住熱意,在床上翻來覆去,這邊睡熱了又滾到另一頭貼著睡。
手里拿著大蒲扇,扇啊扇,吹起一陣又一陣涼風(fēng),迷迷糊糊地又睡過去。
許域醒來時,姜劍威已經(jīng)出門干活了。
日頭高懸,許域拿起水壺裝上冰涼的井水,喝上幾口涼快后加了一些鹽,這壺水是給姜劍威帶的。
姜劍威在給水稻田挑水灌水,水稻精貴得很,水少了容易出現(xiàn)秕粒,水多又爛根,現(xiàn)在天氣熱得很,水分也蒸發(fā)得很快,他得讓田間保持水深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