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nèi)閣首輔,到翰林院六品侍講,這是一貶到底,但也確實還留了一線。
這也是老朱向如今核心的宋之普等幾人傳遞他的一些觀念。
“崇禎、弘光表面上亡于闖賊西營和建虜,實則亡于內(nèi)斗黨爭也。如今我即位監(jiān)國,卻是不希望內(nèi)部再黨爭內(nèi)斗。大敵當前,國家存亡生死之際,都得一致槍口對外,誰若是還在背后捅刀子,孤絕不輕饒?!?/p>
“我今天也趁這機會,把話說在前頭。孤不管以前什么閹黨還是東林黨,也不管他北都淪陷時是否投過闖賊,也不過后來建虜進北京城后又改投北虜,南都和淪陷區(qū)各地的都一樣,以前的孤通通可以既往不咎,只要他們能再站起來抗擊清虜,那么孤都歡迎,都會獎賞?!?/p>
“甚至草澤百姓,皆可勤王,就是原來的海賊、山賊,甚至是闖賊、西賊,只要他們肯一起打韃子,孤都可以盡釋前嫌,既往不咎,甚至可以招安授官賜爵?!?/p>
一番話說出,比先前朱以海打炮時更震的人耳朵生疼。
閹黨、東林黨爭就這么定性?降賊投虜也這么定性?
甚至要聯(lián)賊抗虜?
要知道弘光朝曾定下國策,是聯(lián)虜剿賊啊,弘光他們君臣到滅亡都是把李自成的闖賊和張獻忠的西賊放在首要敵人位置上的。
而只要清軍一沒有逼的那么緊,弘光朝中的閹黨和東林黨就會激烈干起來,甚至直接刀槍相向,比如湖北手握幾十萬人馬的左良玉,就起兵順江而下,打起清君側(cè)除閹黨的旗號,跟依附于馬士英等的江北四鎮(zhèn)同室操戈,幾十萬人馬不顧清軍就在淮上,在長江流域打的火熱,結(jié)果最后清軍打進南京時,左良玉的兒子還帶著人馬跟黃得功在蕪湖打仗呢。
老朱不管農(nóng)民軍以前是不是攻下過鳳陽,挖過朱家祖墳,也不管李自成打進過北京稱帝,不過張獻忠如何流竄造反甚至狂妄稱帝,至于那些附逆降虜?shù)?,都可以不計較。
一切的一切,在抗清面前都是次要的。
魯監(jiān)國朝廷第一首要任務(wù),就是驅(qū)除韃虜,中興大明,這是第一國策,其余的都要圍繞著這個第一目標服務(wù)。
所以只要愿意跟著老朱打韃子的,以前挖了老朱家墳老朱也可以先放一邊,以前降過賊投過虜,只要再回來,都是好樣的。
這一條是基本國策,是紅線。
宋之普等震驚,龐天壽等更是震的頭發(fā)暈。
聯(lián)賊抗虜?
那些闖賊西賊難道可以原諒?
本來這些太過震驚的言論,應當找個適當?shù)臋C會,慢慢拋出來,但老朱等不及了,也等不起了,剛拉起來的草臺班子,更經(jīng)不起弘光朝一樣的內(nèi)斗黨爭了。
偉人說過,革命的首要問題就是分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只有團結(jié)更多的朋友,才能擊敗真正的敵人,分不清敵友,搞不清主次,還不如回家玩泥巴去,起來當什么監(jiān)國。
清虜才是一生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