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鼠尾可真的難看!”鄭遵謙嘲諷的對父親道。
“混賬,怎么對你老子說話?”
鄭遵謙喜任俠,好交友,結(jié)交廣泛,重義輕財,在江浙一帶很有名氣。想當年,他也是復社巨子的門生,跟好友許都都是何剛門生。
明末之時,其實造反的不僅是活不下去的農(nóng)民,也還有許多地主、士人、商賈等也起來造反,原因都是對朝廷的諸多政策的不滿。
就比如一年前的許都之亂,許都是金華東陽人,左都御史許弘剛的從孫、副使許達道的孫子,自幼讀書,被稱為名家子,后來拜入幾社、復社的領(lǐng)袖何剛門下,結(jié)交滿江浙。
崇禎末年已是天下大亂,何剛這樣的名士也認為要早做準備,見許都勇武任俠,就讓他招募人馬。
許都于是散財結(jié)客,建立義社。
當時復社、幾社的幾位大佬何剛、陳子龍、徐孚遠等都對許都十分看重,甚至直接把他推薦給了崇禎皇帝。
后來崇禎對此奏疏還做了批復,要授何剛為職方司主事,讓他回義烏、東陽聯(lián)絡義勇,訓練勁旅,并對許都、姚奇胤等視才授職使用。
如果一切正常,許都的義社會成為江東義勇勁旅,只是后來出了一點意外,東陽知縣貪污,以備亂為名,敲詐到了許都頭上,索賄白銀萬兩,許都一時拿不出來,知縣卻催促甚急。
許都母親當時病逝,許都治喪,來送葬送的好友鄉(xiāng)鄰多至萬人。
知縣便稱許都已反,派吏拘捕,要抄家籍產(chǎn),導致了許都憤而舉旗造反,直接以治喪白布系額起義,稱為白頭軍。
許都帶領(lǐng)手下白頭軍破東陽、陷浦江,奪義烏,圍金華,一時震動江東。
后來因起事匆促,官軍四面合圍,白頭軍敗退山中,復社大佬陳大龍出來招安勸降,許都不愿意牽連太多,又相信至交好友陳子龍,于是遣散兵馬,帶領(lǐng)二百義社兄弟請降。
結(jié)果巡按御史左光先卻不顧陳子龍跟許都達成的招安條件,將許等六十余人盡皆斬殺。
當年許都起事之時,鄭遵謙做為許都的好友,也是立即響應,他回到會稽要召集人馬舉事,結(jié)果他父親鄭之尹知曉后,直接讓家丁把鄭遵謙給綁起來關(guān)在了屋里,直到許都被殺后才把鄭遵謙放出來。
因為這事,鄭家父子差點斷絕父子關(guān)系。
對鄭遵謙來說,許都不僅僅是是同學是好友,更是義氣相投的同志,而且當初鄭遵謙寵愛妓妾金氏,后來又寵愛一婢,結(jié)果金氏妒忌而毒殺婢女,審理此案的正是陳子龍,陳子龍不太喜歡鄭遵謙為人,便要將鄭遵謙與金氏同罪并處死。
后來是許都急馳趕到,為他向陳子龍求情,最后不僅鄭遵謙無罪,甚至連金氏都得免死,這件事,鄭遵謙更是欠了許都一個天大的人情。
所以許都出事后,鄭遵謙四下幫忙請托人情,后來許都舉旗起義,他也馬上回家要散財招兵響應,結(jié)果被父關(guān)起來。
許都死后,鄭遵謙十分自責。
父子間的關(guān)系也越發(fā)的差了。
“兒子今日過來,是要跟父親說,自古忠孝難兩全,父親去了杭州選擇了剃發(fā)歸附韃虜,這是父親的選擇,但兒子絕不降虜?!?/p>
鄭之尹知道這兒子向來就是這個樣子,感嘆自己當初在外為官多年,疏于管教了。
“你跟我談什么忠君愛國?去年許都做亂,反叛朝廷,你不也要起兵響應造反?要不是老子阻攔,你早就成了反賊,跟許都一起做了無頭之鬼了?!?/p>
“那是官逼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