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看上就帶走,能去護衛(wèi)殿下,那是他們祖宗十八代修來的福份?!?/p>
“孤之前以勇衛(wèi)營老兵,重建了勇衛(wèi)一二營,又以佛朗機火槍手重建了神機營,不過現(xiàn)在缺兵少將,如果將軍愿意割愛,孤倒是想從你這借百老兵過去充當(dāng)教頭和軍官,幫助訓(xùn)練?!?/p>
王之仁毫不猶豫就答應(yīng)了。
朱以海見狀面上笑容更盛了。
君臣一起歡笑。
繼續(xù)登山。
王之仁剛才要派兵給朱以海做護衛(wèi),老朱沒直接答應(yīng),他得考慮一點,這是不是埋著雷。王之仁的兵,在這亂世里肯定更聽王之仁的,萬一到時自己身邊都是王之仁的兵,那自己豈不是有被控制的危險?
要知道南明朝雖然出了好幾個皇帝,折騰了幾十年反清復(fù)明,但基本上不管是隆武還是紹武又或是永歷,甚至是歷史上那位魯監(jiān)國,他們都沒逃過一個可悲的命運,就是淪為軍頭傀儡。
比如隆武帝是被鄭芝龍家族控制著,魯監(jiān)國后來被鄭彩控制,再比如永歷帝其實一直被西營控制著。
這種亂世,忠心二字太難了。
一不小心,就萬劫不復(fù)了。
朱以海不會輕易相信王之仁,就算知道他一心抗清最后死節(jié),也不能盡信,尤其是對他的兵,更得小心。
他提出借幾百老兵去做教頭、軍官,王之仁也立馬答應(yīng)了,不管是不是大家心有默契,老朱還是挺喜歡這個情況的。
眼下情況來看,王之仁確實還是沒有降清打算的,一番交談過后,朱以海也差不多聽出了他的想法。
對于眼下局勢,王之仁認為清軍畢竟就關(guān)外那幾十萬人口,這次入關(guān),也不過是大明跟闖賊惡斗,讓闖賊坐收了漁人之利,但現(xiàn)在韃子打到江南,已經(jīng)到了極限。
所以只要有魯王出來振臂一呼,主持江南軍民抵抗,再立中央,則收復(fù)江陵蘇杭,劃江而治都是有很大勝率的。
王之仁做為浙江總兵,自然更愿意成為新朝定策元勛,而不是降清。而他私人跟闖賊跟韃虜也都有仇,王之仁兄長王之心雖是死在闖賊拷掠之下,但清軍進了北京后,王家可是又遭了一次難。
這幾乎都在朱以海的預(yù)料之中,王之仁做為這時代的武將,雖是總兵,也難逃時代的局限,能夠敢于抗清已經(jīng)不易,并不指望他如何對局勢高瞻遠矚。
君臣邊走邊閑聊了一會。
王之仁再次向朱以海拜倒。
“殿下,自北京淪陷,烈皇殉國,這一年多來,時局大變,弘光蒙塵,潞監(jiān)降虜,大明江山社稷危如累卵。如今殿下臨危受命,即位監(jiān)國,這正是天下臣民苦苦期盼的,然當(dāng)今局勢,僅即位監(jiān)國還不夠,臣請殿下早登基御極,正位大統(tǒng),這樣也能更加安定人心,使的天下臣民一心,共御外敵。”
“臣請殿下登基!”
王之仁勸進!
招寶山上威遠堡中的寧波浙兵,此時也紛紛面向朱以海跪拜,高呼請殿下登基!
好一出黃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