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家丁制在朱以海看來,就是扭曲的,耗費良多,卻又沒什么大用。
以后有機會,他還是希望旗手營能夠招募一批健壯老實的新兵進來,一點點帶出一支新式模范軍,而不是又一支勇衛(wèi)營或是關寧軍來。
一大早,旗手營的士兵們忙碌著,生火做飯的,喂馬飲水的,也有開始拆帳篷打包物資的,倒是有條不紊。
營中的早餐很簡單,因在南方,所以吃的是稀飯。稀飯里搭了許多紅薯,成了紅薯粥,配上小咸魚,簡簡單單。
一邊吃著粥,朱以海一邊跟王闖子和張名揚、吳凱等聊起旗手營制問題。
“殿下,我們也來搭個伙?!?/p>
王之仁和張名振也尋到旗手營這里來吃早飯,朱以海倒是很熱情的招待他們坐下,還親自給他們打了紅薯粥小咸魚。
“殿下怎么就吃這個?”王之仁皺眉。
“弟兄們都吃這個,我自然也要同甘共苦,何況,這紅薯粥也還可以?!?/p>
在朱以??磥?,大明的軍隊到如今,有著許多問題,比如虛冒名糧,克扣兵餉,差役繁重,餉銀微薄,習于安逸,怯戰(zhàn)潰逃。
各級軍官虛報兵數(shù)冒領空缺銀兩的問題由來已久,大家甚至都習慣了吃空餉。
可這帶來的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一來兵不對數(shù),兵冊上有人,實際卻無兵。再者就是士兵被克扣兵餉嚴重,戰(zhàn)斗意志低下。
“說來這都是些老問題了,冊上有兵,伍內無兵,紙上有餉,軍內無餉。至今也沒有一個人能解決!”張名振等幾員將領,那都是軍伍多年,對這些問題哪個不門清,甚至他們也不能免俗的這樣干。
王之仁甚至直接給朱以海算了個帳,他到浙江上任總兵,發(fā)現(xiàn)前任總兵鎮(zhèn)標營分左中右三營人馬,名冊上共三千六百五十四人,但總兵直接吃了四百七十個空餉,占了鎮(zhèn)標兵額一成三。
然后總兵下面的參將、游擊、守備、都司、千總等一級級軍官,也是要吃餉的,一級級的吃下去,吃了七百多,所有軍官們吃的空餉足有一千二百余,基本上就是吃了三分之一的空餉。
而這,幾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潛規(guī)則,大家都如此。
而除了吃空餉冒領名糧外,向來還有所謂的公費名糧,這是用于營中公用的款項,比如軍服、校場、公署等的修繕等,領餉及報銷時的開支等等。
這筆公費名糧,按慣例是直接從士兵的餉錢中扣,王之仁前任總兵就是扣公費糧一百五十名,直接扣了一百五十個兵的餉糧做為公費糧。
做為總兵官,除了薪俸銀外,也還有蔬菜燭炭銀(生活津貼),心紅紙張銀(本是辦公費用)等,不過總的來說,擺明面上的正式收入太低,就算加上這些補貼等,也沒多少。
武將們手里有兵,自然要貪,既吃空餉,還要克扣攤派公費糧,甚至趁著混亂時局,還會帶兵搶劫、攤派征糧等。
反正有兵就有權,有權就能弄到銀子。
大明的軍隊爛,可以說餉這事就是大問題。
王之仁統(tǒng)領的浙江兵馬,賬上是兩萬五千,但實際上三分之一兵不到,真正能打的更少,也就幾個營頭。
其中裝備最好訓練最足的是家丁們。
崇禎還沒上吊時,各地官軍的就欠餉嚴重,弘光即位后,更是亂了套,反正現(xiàn)在王之仁仗著手里有兵,都是直接把該上繳的稅糧,直接扣留部份下來,然后再直接在防區(qū)里攤派加征,或向地主士紳、商戶們募捐。
沒有一個合法正式的糧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