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仁
閣老徐石麒一見面就問。
其實剛才他們已經(jīng)問過劉朝了,劉朝是王府老人,一直是侍候朱以海的,有沒有這人,他肯定最清楚。
但劉朝平時跟外朝有意保持距離,這種大事,他也沒亂說。
朱以海揉捏著腦袋,頭很痛。
長子弘甲先前被追封為魯王世子,再后來追封為太子,第三子也追封王爵,甚至南京死難的二子也追封為太子,連剛出生就夭折的黃妃所生的第四子弘櫪也是追封為太子。
他起兵以來,中興進取,節(jié)節(jié)勝利,形勢一片大好。
可在子嗣這塊,卻不太順利。
四子先后都沒了。
在南邊娶的張皇后以及大小黃妃、大小孟妃,大小阮嬪等有十人,好幾個懷孕了,三個已經(jīng)生了,結果一子二女,兒子偏還夭折了。
現(xiàn)在就有三個女兒。
雖說朱以海還年輕,三十不到,一年內(nèi)能夠讓七個后妃懷孕,這能力已經(jīng)很強了,正當年呢。
可朝野上下卻只盯著皇帝無子這條,一個個比皇帝還急。
為此,朱以海也很無奈。
連皇后都數(shù)次來信勸說皇帝多納嬪妃宮人,劉朝更是經(jīng)常張羅著說要選秀女,這事甚至還得到內(nèi)閣等大臣們的支持。
畢竟就算是普通百姓之家,都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而一個國家,特別是如此時候,儲君的重要性更不必說。
朱以海又納了兩位勛貴之女,但生兒子這事也不是說生就能生的。
他也知道繼承人的重要性,但也急不來。
甚至為了安撫民心,他先前還特意派人去尋找崇禎的兩位下落不明的皇子,結果還真讓找到了,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在山西被找到,他已經(jīng)出家為僧,隱姓埋名,被廠衛(wèi)查找到后,他拒不承認,但廠衛(wèi)還是把他秘密帶回南京。
十六歲的定王在南京,自然有許多曾經(jīng)見過他的人被派去相見驗證,最后大家都認定就這是三皇子。
朱以海特旨恢復他定王身份,封他為世襲罔替。
不久后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在鳳陽找到,被找到時他已改名王士元,被當?shù)匾晃秽l(xiāng)紳收留,這位鄉(xiāng)紳知曉他的身份,名字都是他幫忙取的,王士元反過來念便是原是王。
十四歲的永王是比較幸運的,雖然短暫流浪了一段時間,但身邊一直有人照顧著。
被找到后帶回南京,也被封世襲罔替。
永王留在南京,定王留在杭州,派人教導照顧,也是存了幾分萬一一直沒有儲君,也有個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