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駐防地方,綠營城守兵,也是拖家?guī)Э诎布业胤剑l(fā)糧是每名每月三斗,而駐防八旗呢,是每口月給米五斗。
八旗是按口算的,如果這名駐防八旗一家有六口人,那他實際上一月領三石米,要是有十口,那就是五石。
而他們駐防綠營城守兵,就算一家六口,也還是三斗米,一口合不過五升。
而就這三斗米,朝廷還老跟他們玩套路,糧價便宜時,就給他們本色發(fā)米,要是糧價貴就折色發(fā)銀,問題是還不是按市價鎮(zhèn)。比如現(xiàn)在山東清占區(qū)糧貴,好幾兩銀子一石,韃子給城守兵折銀子,卻按一兩銀一石折,三斗米就折三錢銀子。
可他娘的現(xiàn)在山東糧貴,起碼也得五六兩銀子一石,這意味著三錢銀子,只能買到半斗米了。
王顯柱是世代軍戶,軍營廝混半生。
對這些以為常,以前大明也是這樣對他們的嘛,那時沒八旗,可也有關寧軍、京營、省營、衛(wèi)所兵這些區(qū)別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
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
他一個外委千總,雖才八品,好歹也是官,手底下也有九十個兵,所以還是能撈到錢的。
比如,吃空餉,這是軍中慣例了。
九十個兵,王顯柱直接吃十五個兵的餉,他手底下的外委把總等小軍官,再分十五個,九十個兵,他們直接要吃掉三分之一。
所以白鄉(xiāng)汛九十個城守兵,實際上全來了也不過六十個,其余三十個,只存在于名冊上。
王顯柱吃掉十五個,一個兵一個一兩銀,加三斗米,加起來就有十五兩銀子加四石五的米,這可比他自己一年四十兩銀子的俸祿強的多了。
當然,他也不會滿足于僅僅吃空餉。
做為老兵油子,歷經(jīng)明清兩朝,王顯柱弄錢的手段還是有不少的,比如說把營房出租一些給地方上的商人、百姓等使用,收取租金入自己荷包。
又比如給士兵的米,如果發(fā)米,他也要從里面賺一筆,新米換舊米,米里挨泥沙,折色發(fā)銀子,他都照例得過一手。
上面發(fā)下來的軍械等,他也照樣敢膽大包天的偷偷的賣掉一些。
比如上面要求弓手、火槍兵,每年得起碼實操一百天,一名鳥槍兵,一年最少得實彈五百發(fā)。
這意味著本來三四天就要實操一次,可實際上王顯柱他們根本沒有什么操練,火槍手們更是很少放銃。
因為火槍手弓箭手們實的箭打的火藥,都還得當兵的自己掏銀子,就算上面也承擔了一部份,可畢竟還得自己掏銀子,打一槍就得掏一槍的銀子,誰愿意?
所以盡量不練,除非上面檢查。
既節(jié)省了danyao開支,還能把danyao偷偷的拿去賣錢,又增加一筆收入。
手里有著九十個兵額,王顯柱這外委千總,好歹還是過的不錯的,他甚至還能在白塔鄉(xiāng)弄來不少田地,平時連佃戶長工都不用雇傭,農忙的時候,直接把自己的兵帶著耕種,田地收益又賺一筆。
他還在鄉(xiāng)上開了個當鋪,又開了個糧店。
甚至他還給手底下士兵放貸。
他手底下的普通城守兵可沒他那樣機會到處弄銀子,一月一兩銀子,三斗米,還拿不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