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準噶爾人征服了葉爾羌,但仍是以黑白派為伯克領(lǐng)主統(tǒng)領(lǐng)地方,雖然短期也讓他們臣服,他們繳稅、服役,十分溫馴,可并沒有跟準噶爾一條心,不僅暴動不斷,甚至還主動去引清軍來打準噶爾人。
后來清軍滅準噶爾,接收南北疆,也仍委任這些伯克做領(lǐng)主,讓他們自治,結(jié)果也還是叛服不常,說到底,最大的問題就還是人的問題。
朱以海被迎進了焉耆城,這座曾被準噶爾改名喀喇沙爾的黑色圣城,其實非常的小,城周不過二百余丈,才一里半的小城,城墻高一丈三,僅有東西兩門。
夯土版筑的城池。
城里布局也比較簡單,街道、坊市,人口并不多。
總督并不在焉耆,而是駐庫隴勒城。
禁軍在皇帝到來前,早清空了整個黑城,甚至經(jīng)過簡單的重新布局。
城外還圍了一圈木柵,派兵防守,做為第一道警衛(wèi),原城池做為了內(nèi)城,城上還架上了大炮,禁軍守衛(wèi)森嚴。
“焉耆、庫隴勒原來的葉爾羌人呢?”
“這里土著以回鶻人為主,也有部份蒙古人,黑帽為主,白帽紅帽較少,攻取焉耆后,已經(jīng)把那些黑白無常阿渾都殺了,其余百姓,暫時都押去修城筑路運輸物資了,等穩(wěn)定后,其中工匠會調(diào)去匠營,其余者,會留下部份溫馴者拔到屯鎮(zhèn)、官府做官奴,其余的押回內(nèi)地或邊地為奴?!?/p>
朱以海此時已經(jīng)絲毫沒有初來時的那種矯情了,時代本就如此,身處這個時代,就難超脫時代的束縛局限,你不這樣做,別人這樣做。
“對這些人不要太苛刻,只要努力干活,讓他們吃飽,表現(xiàn)好還可讓他們一家人在一起。
告訴他們,就算他們抵抗大明,如今戰(zhàn)敗淪為俘虜貶為奴隸,但朕仁慈,只要他們努力干活,朕承諾,干滿十年還他們自由,到時就能從奴隸變成佃戶,要是能再安穩(wěn)老實不違法亂紀滿十年,還可以在邊地分田落戶,成為大明新民,自由的良人,成為自耕農(nóng)、自由手工業(yè)者,甚至是地主、富商。”
給他們一個希望。
讓沉淪黑暗的他們也還能看到一線光明,有咬牙聽話的動力,這是管理上的有效激勵手段。
對大明朝來說,這些人不能直接視為大明臣子,那是不穩(wěn)定因素,尤其不能直接留在當?shù)厝纹渥杂缮睢?/p>
但也不能讓他們感受不到希望,否則肯定會不斷反抗的,那會增加管理成本。
適當?shù)慕o些希望,老實干滿十年奴隸,就能成為自由民,到時雖然沒財產(chǎn),可卻能成為官佃戶,那時就能給自己賺錢了,再干滿十年,朝廷還能把他們遷移到邊地分田授地落戶。
二十年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下半輩子,可他們的下一代,起碼也有了更多希望。
肯定也有人不會滿意這樣的結(jié)果,但能夠分化群體,利于管理。
這是殘酷的事實,但歷史上每一個王朝興起衰弱,都伴隨著這樣的殘酷,甚至諸國紛爭攻伐,更加血肉淋漓殘酷。
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征服西域,奪取土地,這也是給將士們最好的獎賞,給他們分田授地,讓他們的征戰(zhàn)有豐厚回報,同時朝廷還能將一些土地用來遷移安置新移民過來,穩(wěn)固新占領(lǐng)地。
“報!”
“陛下,準噶爾濟農(nóng)楚琥兒已經(jīng)撤兵西歸,他還聯(lián)絡(luò)了好幾個鄂托克一起撤退,他們背棄了巴圖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