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刻意蓄起的胡須,甚至會顯得有些太過年少。
四年的留守監(jiān)國攝政,加上曾經(jīng)率兵北伐滅虜,都讓他有超出這個年齡的許多成熟,尤其是曾經(jīng)那幾年的少年磨礪,讓他骨子里就一直保存著堅毅。
「別緊張,你都是十幾個孩子的爹了,這登基繼位大典,跟你當初大婚娶張氏時差不多?!怪煲院D軌蚋惺艿介L子的手有些微微顫抖,甚至有些汗。
他笑著輕聲鼓勵。
泰安帝朝父親投來感激的目光。
朱以海一手拄龍杖,一手攙著皇帝的手,一步一步的來到了奉天殿上。
這是帝國極有歷史性的一刻。
新舊皇交接大權。
不是宮門喋血政變,是皇帝的主動退位歸政。
而且是一退到底,表示以后不再過問政事,所有奏章題本無須再抄呈太上皇處,太上皇一家子移居西郊香山行宮,甚至開春后可能要南下東京甚至是南京去休養(yǎng)。
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直到此刻之前,仍然有無數(shù)的人不相信太上皇要主動退位。
但現(xiàn)在滿殿的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臺諫諸監(jiān)司,以及地方諸省督撫,都護府都督府的那些封疆大吏,歸化首領們一起見證著這歷史時刻。
就連榮升為皇叔祖的大宗令、唐王朱聿鍵站在宗室隊伍的首位,拄著龍頭柱看著這幕都仍有些出神。
他至今都看不懂這位年輕的皇侄,行事總是出人意料的。
皇位說交就交。
雖然太上皇跟他交過底,說身體如今病的不成樣子,經(jīng)常發(fā)作的無法處置國事,甚至無法正常行走飲食,但誰又能做到皇帝這般毫不戀眷呢。
不得不說,皇帝現(xiàn)在直接退位,讓太子繼位,而不是監(jiān)國攝政,確實更有助于國家社稷的穩(wěn)定。
若是以后能成為一個良好的皇家傳統(tǒng),于國有大益,每任皇帝到了病重或年老之時,提前把皇位傳給太子,這樣就能避免皇位繼承的許多問題,甚至能夠幫新皇穩(wěn)定最開始的幾年朝政。
「加冕典禮開始!」
「奏樂!」
一通鼓樂畢。
朱以海將一道詔敕交給禮部官員,禮部尚書張岱接過詔敕,當?shù)钚x,這是太子加冕即位詔敕。
詔敕宣讀畢,禮部侍郎捧旨到奉天門再次宣讀,詔告天下。
再奏樂。
太常博士與東宮詹事請新皇入冠席。
一遍遍的奏樂,一遍遍的復雜儀式。
內閣首輔兼總理處首席大臣文安之負責端上冕服給皇帝,太宗令唐王朱聿鍵負責在一邊把新皇原九毓九章冕服除去。
太上皇朱以海為新皇把十二毓十二章皇帝冕服為新皇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