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愿意回來見我們一眼,我們打從心里開心??纱謇镞h(yuǎn)比不上城里……”
“媽,沒什么能比家里好。只是,我往日沒做過的,要你們從頭教我,需你們勞累了。”
沈曉棠打斷,毅然道出真心話,也做好心理準(zhǔn)備。
話到此處,趙玉花與沈大山別無所求,欣喜安置沈曉棠。
背后,顧明川盯著沈曉棠明媚側(cè)臉,飛揚濃眉微蹙起。
先前沈?qū)氈榘l(fā)回電報,分明說沈曉棠割腕自殺威脅不肯離開城市,嫌棄農(nóng)村與親生父母,可她那高興模樣,不像是委屈佯裝……
趙玉花感謝顧明川,留他下來用飯。
顧明川識趣婉轉(zhuǎn)推掉,趙玉花硬給他塞上幾個玉米餅子,才肯放他走。
沈曉棠放下簡單的行李,觀看簡陋的黃泥茅房,轉(zhuǎn)頭進(jìn)了廚房,翻看米缸等處儲量,心里比外頭冷風(fēng)更涼颼颼。
窮,實在太窮!
一家子連溫飽都成問題!
沈曉棠站在窗前,眺望遠(yuǎn)處層巒疊嶂,郁蔥樹林在黃昏暗芒連成一片,腦子倏地閃過一法子。
靠山吃山,興許可賣山貨補貼家用!
沈曉棠回想書上記載七十年代蘇北的地理生物特性,還有那時山林沒有嚴(yán)禁的政策,清晰羅列可通賣的貨物。
她是行動派,尋思著便在吃飯時問起沈大山:“爸,咱村有出色獵戶嗎?”
她文武皆通,偏現(xiàn)代沒有上山打獵的條件,對此一竅不通。
想兜售山貨,必要找一個獵戶合伙呢!
沈大山權(quán)當(dāng)閨女好奇,將面前灼傷唯一葷菜換到沈曉棠面前,自己挑著花生米咸菜卷入玉米餅:“明川就是打獵一把好手,還經(jīng)常給咱家送點山貨?!?/p>
趙玉華頷首,給沈曉棠夾菜,深嘆口氣:“他是好孩子,可惜成分不好,早年送到咱村吃了不少苦頭。這些年聽說冤假錯案逐漸平反,興許很快輪到他了?!?/p>
僅是書上簡單幾行字概括,沈曉棠已能想象到顧明川在特殊年代的悲慘經(jīng)歷,心底涌起一分同情。
憶起顧明川作為原著頭號反派,作惡基本是走出村子后,心頭一松。
他非池中物,必定是獲得平反,磊落離開束縛他的地方。
往后不提,明早得尋顧明川,談一談合伙賣山貨一事。
隨后閑聊中,沈曉棠在親生父母口中大致了解村里情況,心有了定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