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太后淡淡笑了笑:“行卓可不是不成器。我記得他十九歲就中了探花。那一年,整個盛京就屬他最亮眼了。眾多皇親子弟中,就沒有比他更出色的。他給所有皇親爭了臉面?!?/p>
這話既是夸展行卓,也是在罵他。
保護(hù)案犯余孽,所有皇親都覺得他丟臉,與他敬而遠(yuǎn)之。
偏他一意孤行,被美色迷了心智。
蔣太后淡淡敲打,德陽大長公主苦笑:“太后誤會了……其實,行卓不是被美色迷惑,他怨的是我?!?/p>
她嘆一聲,“當(dāng)年我將他留在南疆,他在蕭王爺那里吃了苦,就怨恨上我了。但是他當(dāng)年確實小……而國公府又為了大局,在送走他之后,就請封行傲做世子……他恨我,無論我后來怎么彌補(bǔ),都晚了……”
德陽大長公主難過地擦了擦眼睛。
蔣太后也勾起了往事,那段時間可真是兇險。
國公爺大義,把年僅六歲的展行卓留在南疆穩(wěn)住蕭王爺,讓蕭王為皇族效力,才控制住了整個局勢。
沉默了一會兒,德陽大長公主接著訴苦:“我給他娶來姚氏。這些年,有姚氏幫襯,我與他的關(guān)系好了很多……”
蔣太后卻在此刻打斷:“做臣子的,做兒子的,不都應(yīng)該為國家,無論大小年紀(jì)。行卓應(yīng)該以此為傲。況且,他也只是在南疆待了三年?!?/p>
“如今蕭老王爺反而與國公府關(guān)系甚好。聽說他的孫女,七小姐與你家行湘成了閨中好友。”
蕭老王爺在南疆藩地,無詔不得來京;但他家的七孫女到了婚配年齡,去年送來京城就住下,沒回去。
蔣太后把德陽大長公主的話堵了回來,話里話外都在說他縱容次子。
說得好聽些是縱容,往深了說,貪污案是皇帝親審的,展行卓公然維護(hù)案犯余孽,讓她享有不該有的待遇,這何嘗不是挑釁皇權(quán),藐視天威呢?
皇帝也只是看在這個姑母的份上,對展行卓做所的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再說那姚氏,她父母都為國捐軀,很小就沒了雙親,從小就寄人籬下。她的苦,公主可曾想過?”
“倒是那姚氏仁厚,體念與你的婆媳感情。她請慧明大師主持法事,可慧明大師正是因為你的關(guān)系,才被姚氏考慮的?!?/p>
德陽大長公主張了張嘴唇。
姚青凌邀請慧明大師,是因為她請慧明大師給她超度;而且本來慧明大師與圓慈就有交情,怎么是看她的面子了?
大長公主的面上十分不自在。
但話說到這里,她便明白太后的意思了,多說無益。
她悻悻離開了皇宮,心里卻惱恨起來。
深感人走茶涼。
當(dāng)年,她犧牲了一個兒子,幫助皇兄坐穩(wěn)皇位,如今他們卻不念著她的功勞了。
皇太后的懿旨沒多久就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