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還是第一道圣旨,秦之初不但封王,還享有天子依仗。還立了秦公教,大周官民還都得信奉,大周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
一時間。朝野紛爭不斷,不斷地有人對皇帝的第一道圣旨表示贊同,卻也有人激烈地抨擊、死諫。
無論是秦之初,還是智屏公主,事先都沒有想到天命帝會頒下如此圣旨。兩人看到這道圣旨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后怕。
他們一直以為天命帝坐在深宮之中,不知道秦之初求的是什么。圖的是什么。但是看到圣旨的時候,他們才知道天命帝一直是洞若觀火,心知肚明,只是不說罷了。要不然,他就不會特意立秦公教為國教,并讓秦之初享用天下臣民的香火了。
秦之初和智屏公主一番商議后,由秦之初親自持筆,寫了一份言辭懇切的奏折。由智屏公主親自帶入宮,面呈天命帝。
天命帝當(dāng)著智屏公主的面,把奏折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后把奏折往御書案上一放,問道:“智屏,你有做皇帝的心思嗎?”
智屏公主搖了搖頭。
“那之初有取代我大周的心思嗎?”天命帝又問道。
智屏公主再次搖頭。
“朕再問你,無論朕是否在世,之初是不是都能做好秦公教的教主,始終不渝地守護(hù)我大周的江山社稷,為民造福?”
智屏公主這次不再搖頭,而是點了點頭。
天命帝呵呵一笑,“你的回答,跟朕設(shè)想的一模一樣。那朕還有什么好擔(dān)心的。你跟之初也沒有必要胡思亂想。朕看的很清楚,之初越強(qiáng)大,我大周的江山越穩(wěn)固,我們之間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承的局面,你說是不是?”
在這次跟智屏公主的談話之后。天命帝朝綱獨斷,把朝中所有反對立秦公教為國教的聲音,全都壓制了下去,甚至,他還為此罷黜了十幾位朝中重臣,換上了支持他這個決定的官員。
一時間,大周朝堂之中,都是迎合皇帝決定的聲音。
幾日后,韓國公韓青石在府中,接待了幾位特殊的客人,第二天,韓青石親自帶著這些人,趕奔國師府。
秦之初得報之后,出來一看,發(fā)現(xiàn)六大國公竟然全都湊齊了。
“大哥,我今天是受幾位國公的再三懇求,特地帶他們來向你賠罪的?!表n青石不無揚(yáng)眉吐氣的感覺。
楚國公、齊國公、趙國公、魏國公、燕國公等五位國公全都站了起來,一起朝著躬身行禮,
“國師,以往,我們曾經(jīng)做了一些對不起你的事情,我們早就想過來向你賠禮道歉了,只是一直拉不下臉來。國師你大人大量,一直不肯跟我們計較,搞得我們拖到了現(xiàn)在,我們都覺得再拖下去,都有些對不起國師你的雅量了,我們也太不會做人了。所以,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向國師你請罪?!?/p>
說著,楚國公、趙國公還有燕國公三位國公搶先跪了下來,齊國公和魏國公猶豫了一下,也跟著跪了下來。
秦之初已經(jīng)懶得再去跟六大國公府計較了,他都已經(jīng)有了打算,只要他們不主動挑釁他,他就跟六大國公府相安無事,有找六大國公府麻煩的時間,他還不如利用來研究一下如何煉化雷嗔石呢。
這次,六大國公府能夠主動低頭,向他請罪,倒也消除了秦之初心中所剩不多的一點不悅。他伸手虛扶了一下,
“好了,你們都起來吧。六大國公府乃是太祖皇帝親口御封的世襲罔替的國公府,只要你們遵守大周律法,做好本分,本國師會對你們一視同仁的。當(dāng)然如果你們能夠順應(yīng)潮流,做出更多的善舉來,本國師不介意多提點你們一下。”
六大國公懷著復(fù)雜的心思,離開了國師府。最讓他們抓耳撓腮的,就是秦之初口中的“順應(yīng)潮流”究竟是什么意思。要是能夠有個人指定他們一下,那就最好了。
很快,跟秦之初關(guān)系非同一般的韓青石就讓其他幾位國公圍了起來,“韓國公,你……”
隨著圣旨頒行天下,昊天金闕中長生牌位的總數(shù)量的增長,又迎來了一個新高峰,短短幾日,長生牌位又增長了數(shù)十萬,突破了兩百萬大關(guān),隨后,秦之初在一次閉關(guān)修煉的時候,順利地吸納了海量的香火之力,修為境界再次躍升了一個臺階,成功地凝結(jié)了金丹。
有了皇帝的正面支持,又有萬香教、六大國公府、滕向東等人或者勢力,在全國各地不遺余力地推廣長生牌位,還有地方上各級官府為了討好他這個大日圣王,也積極地興建國公祠,在以后相當(dāng)長的日子里,秦之初估計再也不用為長生牌位數(shù)量不夠,香火之力不夠用而操心了。
秦之初終于可以放下所有的瑣事,專心地尋找煉化雷嗔石的方法了,只是好事多磨,老天爺總是不希望秦之初能夠順風(fēng)順?biāo)?,就在秦之初安排好一切,?zhǔn)備閉關(guān)的時候,一封來自蓬萊島的傳訊符,逼得秦之初不得不放棄了閉關(guān)的決定。
感謝讀者大大“一怒拔劍、自由”的打賞,謝謝。(未完待續(xù)。。)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