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石看著那一地卷發(fā)黑皮,身上中了很多箭矢的蠻夷尸體,說道:“這些人確實兇得很,恐怕來南康這些時日,也沒少禍害南康百姓,不過先別急著打草驚蛇,可以讓這些蠻夷先出城列陣扎營,以迎接妖賊鮑號之的先頭部隊,而城內(nèi)留下鮑號子在南康的本部人馬,這些人有多少?”
張裕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加起來八百多人,城中還有四五百各大家族的家丁,護衛(wèi)之類的,都是在各自的家中,不成規(guī)模。”
朱超石微微一笑:“這個好辦,到時候讓各大家族的主事們都到這郡守府集中,正好有理由可以讓他們的家丁護衛(wèi)們也集結(jié)到郡守府,讓鮑號子的部下去看守鮑家大宅和上城防守,那些嶺南蠻夷出城迎接鮑號之,如此的安排,不會有人起疑心的?!?/p>
說到這里,朱超石頓了頓:“城中有沒有妖賊留守的官吏或者是大師兄之類來監(jiān)視南康的人呢?”
張裕笑道:“原來倒是有一個大師兄,帶了兩百多手下,駐守在郡守府中,監(jiān)視鮑號子,當(dāng)然,也是監(jiān)視我,但是,鮑號子也不想被人這樣管著,于是后來就通過鮑號之向盧循求情,說這南康城有他來管理即可,如果是外來的神教中人在此,會讓本地百姓有所不滿。而且他愿意把丁家的舊部交給我這個外來的長史帶兵。”
“盧循那時候正要全力進攻建康,也缺人手,加上庾悅那時候在江州四處游擊,于是他就讓那大師兄帶著手下撤出了南康,調(diào)往他處,現(xiàn)在整個南康城,只有城南的一處萬壽觀,是天師道在這里開的道場,有一個四十多歲的香主,帶著五十多名弟子在此駐扎,算是天師道自己的人馬了?!?/p>
朱超石的神色一凜:“那聽起來這個道觀象是盧循留下的眼線,今天的龍船大會,這個香主參與了沒有?”
道觀亦是情報站
這下丁老太君和張裕的臉色也跟著變了,他們也突然意識到,這個道觀可能是他們一直以來忽略的一件事,丁老太君正要開口,卻聽到一邊傳來了一個沉穩(wěn)的聲音:“大家放心,萬壽觀那邊,我已經(jīng)清理掉了?!?/p>
朱超石的臉上浮起一絲笑意,而從一邊的草叢之中,緩步走出了一個一身長袍儒衫的身影,手里輕輕地搖著一把羽扇,頭戴綸巾,可不正是陶淵明?
張裕瞪大了眼睛,訝道:“陶,陶公?你,你怎么會在這里?”
朱超石微微一笑:“在我們消滅鮑號子手下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到了,而且一直呆在這里,想聽我們的交談,不過,陶公,你太屈尊了,明明可以出來跟我們一起討論,就這樣在草叢中,不是太難受了嗎?”
陶淵明微微一笑,搖了搖手中的羽扇:“我又不是那些世家公子,養(yǎng)尊處優(yōu),我走遍天下,比這更艱苦的地方也去了很多,如果我剛才就現(xiàn)身,張長史和丁老太君恐怕是放不開的,不能說出所有我想聽的話,就象這個道觀,要是我剛才就在這里,恐怕他們多半是想不到的?!?/p>
張裕的臉微微一紅:“剛才我言語中對陶公多有唐突,還請?zhí)展?。?/p>
陶淵明笑著擺了擺手:“要換了我是你,也會這樣想啊,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來個殺官斬將立威的,也是正常。就算是劉大帥,保衛(wèi)建康打大戰(zhàn)之前也是先斬了魏順之這個老弟兄呢。而且我知道,吳地的世家子弟和士族精英們,就象張長史這樣,一向是看不上我這個荊州詩人的,這種互相間的不信任,是因為荊揚之間長年對立,我又曾效力于桓玄所導(dǎo)致的,我完全可以理解?!?/p>
“所以這回我要在庾公的手下先效力一段時間,如果我能跟庾公也相處愉快,那以后也請張長史愿意和我做個朋友,如何?”
張裕連連擺手:“豈敢,豈敢,我,我收回剛才的話,我愿意也在庾公的幕府中效力,為陶公分擔(dān)一些壓力?!?/p>
陶淵明搖了搖頭:“暫時沒這個必要,南康奪回之后,我們是要趁機拿下江州,后面我要做的就是輔佐庾公,治理好光復(fù)后的江州,為荊州大軍后續(xù)的出師討賊提供各種支援,張長史你是要按你說的立功贖罪,多掙軍功才行,在我這里是很難的,只有后面跟著朱將軍,在追殲妖賊的后續(xù)戰(zhàn)斗中立了功,才能達到你的心愿,至于平定妖賊之后,我們之間以后是否有共事的機會,那是后話了?!?/p>
張裕討了個沒趣,尷尬地笑了兩聲,退到了一邊,陶淵明看著丁老太君,正色道:“丁老太君,我也不怕跟您說實話,江州這里,以后就算刺史是庾悅庾將軍,也不太可能象以前那樣,從朝廷里空降一些世家子弟來擔(dān)任各郡的郡守了,因為很明顯,這樣外來的人對本地人情事故不清楚,手上又沒有足夠的力量能控制局勢,實際上本地的大權(quán)還是要掌握在地方豪強手中,而這些郡守們往往也知道這點,并不圖在這里長住或者長期為官,于是本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tài),在這里盤剝本地大族,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與其這樣,不如讓本地豪強擔(dān)任這里的長官,一來了解民情,二來也能處好和其他大族的關(guān)系,朝廷只要能在這里有足夠的稅收和力役,就沒什么損失,至于以后,按劉大帥的規(guī)矩,在地方官任上官聲出色的人,也可以入朝為官,并不是說朝中權(quán)力就由吳地的世家子弟們一直占有的,是吧,朱將軍!”
朱超石勾了勾嘴角,說道:“劉大帥確實是有這樣的明文規(guī)定的,不過,他說的更多的是要立軍功得爵之類?!?/p>
陶淵明笑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要是對外有戰(zhàn)事,那肯定是人人上陣,保家衛(wèi)國啊,就象丁老太君這里,如果是以后要鏟除妖賊,那不就還是得讓子侄繼續(xù)隨軍出征,建功立業(yè)嘛?!?/p>
丁老太君的眉頭微微一皺,說道:“這點我得跟陶長史,陶公你說明一下,我們丁家在這里世代居住,習(xí)慣了,不想遠出,如果朝廷信任我們,愿意要我們丁家的人治理此處,那我們責(zé)無旁貸,但如果要象我們跟以前鮑家一樣,出丁出人,隨軍遠征,一去幾年不回,以后落戶別處,我想,我們的子侄很可能是做不到的,這和保衛(wèi)家園是兩回事啊?!?/p>
陶淵明的臉色微微一變,轉(zhuǎn)而笑道:“人各有志,這沒什么,只要是本地的義士,想要從軍報國,離家遠征,那就有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啊,如果不想遠出,就象留在家中孝順父母,那也可以在本鄉(xiāng)本地出力嘛。只不過,討滅妖賊,那不是去國遠征,而是我們所有人為了以后能長久地安寧,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大患,不然的話,若是讓妖賊跑回廣州,休養(yǎng)生息,以后再回來造反,那首當(dāng)其沖的,還是這南康的丁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