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本地百姓組成的重建隊伍迅速拉起,在工部小吏指揮下,清理廢墟,搬運磚木,干得熱火朝天。
杜明月看在眼里,心下稍安。他側頭對旁邊一個機靈的文吏低聲吩咐幾句。文吏點頭,快步離開。
不多時,碎葉城幾處主要街口和城門,貼上了墨跡未干的新紙——“安西快訊”。
內容直白有力:
“碎葉平亂捷報:安西大都護李殿下親臨,叛首趙三奎及崔氏爪牙盡數(shù)落網(wǎng)!勾結外敵、禍亂碎葉者,嚴懲不貸!”
“民生恢復令:受災農戶補償發(fā)放中!棉倉重建以工代賑,日結棉布一丈(或錢二十文),速到城南報名!”
“防疫滅蝗令:見藍翅蝗蟲,立刻捕捉深埋!棉田速覆紗網(wǎng)!”
這“快訊”如同定心丸,迅速傳開。
識字的人高聲念著,恐慌的流言被官方的聲音驅散。
街談巷議,變成了誰家領了補償,誰家男人去修棉倉了。
城南胡商聚集的酒肆里,氣氛微妙。
幾個粟特商人圍坐,桌上攤著畫滿奇怪符號的羊皮紙,旁邊堆著銅錢和小塊銀餅。
“阿史那,你押的三天,輸定了!”卷發(fā)深目的胡商指著羊皮紙,對高鼻同伴笑道,“這才第二天晌午,城里靜得能聽見駱駝打噴嚏!李殿下這手段,厲害!”
叫阿史那的胡商懊惱地拍桌:“誰能想到這么快?崔家的‘獠牙’聽著嚇人,結果像羊羔一樣被抓了!還有那水泥墻……箭都射不穿!”
他肉痛地推過一串銅錢。
另一胡商捻著胡須,小眼閃著精光:“我看,李殿下是能做長久生意的。亂得快,平得更快,還想著法子補償百姓、給活路?!?/p>
“跟著這樣的主家,商路才穩(wěn)。我打算在碎葉再盤個鋪子,專賣安西工坊的琉璃器!”
“有道理!”其他胡商紛紛點頭。
小小的賭局,倒讓他們對安西的前景更添了信心。
肅清行動持續(xù)了兩天兩夜。
短弩小組的精準打擊,加上石灰標記降兵的威懾,終于將崔氏在碎葉的殘余勢力連根拔起。
又揪出十多名暗樁,搗毀三處秘密據(jù)點。
城內秩序明顯恢復,棉倉工地一派熱火朝天。
李恪站在清理完畢、正打地基的棉倉工地旁,看著揮汗勞作的百姓,聽著杜明月匯報“安西快訊”的成效,緊繃的心弦稍稍放松。
博陵崔氏仍是懸頂之劍,但碎葉的亂局,總算初步穩(wěn)住了。
“殿下!殿下!”一騎快馬從城外方向疾馳而來,馬上的親兵臉色驚慌,遠遠地就高聲呼喊。
李恪心頭猛地一沉,不祥的預感瞬間涌起。
親兵沖到近前,滾鞍下馬,氣都沒喘勻就急報:“殿下!不好了!長孫……長孫雨大人在城東棉田……突然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