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供奉著一家三口的神龕。鮮果供奉的很好,這都是陳媽姐親力親為在做的事。
想想也確實是……林榮冶是她一手帶大,包括林平健在內(nèi),她接連失去親手撫養(yǎng)的孩子,心里又怎么會好受呢?
陳媽姐比起兩年前,精神大不如了。頭發(fā)花白,身形瘦小,攥著桐桐的手不撒開。
桐桐問她:“跟我去北京你又不去!或是愿意回老家,在那邊給你修房子養(yǎng)老也成!說不定族里還有后輩?!?/p>
“不去!”陳媽姐搖頭:“哪里也不去!就在這里挺好的,你回來我能見到你就成。”
說著,又招呼四爺:“尹先生,快請坐?!?/p>
桐桐也拉了她:“您也坐,我正好要問您點事?!?/p>
陳媽姐坐在邊上,“是太太的事?還是大少爺?shù)氖??!?/p>
“都不是!”桐桐看她:“您跟老媽姐熟嗎?”
陳媽姐‘哦’了一聲,“還算熟!”她搖頭:“她跟我們不一樣呀!我們就是家里養(yǎng)不好,早早的離家往南洋討生活,給人做女傭,要養(yǎng)活一家老小的。阿媚呀,她不一樣?!?/p>
“老媽姐叫阿媚?”
“對呀!聽說呀,她是跟著一家子從閩南到南洋討生活的,到南洋的時候她年紀還小,四五歲還是七八歲,反正是蠻小的年紀。
剛開始,說是日子過的還行的。后來,他家里生意敗了,船出海遇到風(fēng)浪,他爸他哥都遭海難了。船上的貨是借了債置辦的,一出事,這貨沒了,船沒了,人也沒了。
債主就找上門,把她們母女就拉去抵債了,就在雅籠接客。她母親是個烈女,帶著她跑出去,跳了海了。追的人找過去的時候,海浪把她送上來了,卻不見她母親。
她雖然還有救,但是救人都花錢呀!還不知道能不能救活,就沒人肯救。是當時的二太太花了錢,把她給救下來的。
救下來她還是不接客,一讓接客她就尋死。打的死去活來都不成!最后是二太太給老鴇寫了欠條,算是花了好大一筆錢買下阿媚。阿媚自梳,一輩子不嫁人服侍二太太?!?/p>
陳媽姐嘆氣:“也是后來太太知道二太太的事之后,叫我去打聽,我才從雅籠打聽來的!她也是可憐,一直不信她父親、她哥哥、她母親都死了。但凡有出海的船,她就想辦法打聽,總說不定沖到哪里去了,也許在哪個地方好好的活著呢。這事……都成了魔障了?!?/p>
桐桐:“……”所以,只是教訓(xùn)我,卻不取我的命。不是不想取我的命,而是……同病相憐的憐憫吧。
都是失去了父母和兄長,痛苦應(yīng)該是一模一樣的。
也由此可以判斷,這次的事老媽姐必然是知情的!只有在知情的情況下,才會動了那么一絲的憐憫!
本來是花大價錢要把自己給毀了,只留一條命的。但是馮國勝在港城,港城回歸之后,他做事也有了分寸。
嚇唬、威嚇又沒有標準,他選了一種更像是惡作劇的方式,事情才成了這樣了。
換言之,馮國勝拿了錢但沒好好辦事!這就是國人的一貫做派,留三分余地好回旋。
所以,也就解釋了,為啥她收養(yǎng)的孩子有一個叫‘沉香’了!沉香尋母,沉香救母,這都是她心中對尋母救母的執(zhí)念。
桐桐就問:“她收養(yǎng)了幾個孩子?”
“七個吧?!标悑尳銍@氣:“她這人寡言少語,總是死氣沉沉的。但是對孩子挺好的!她收養(yǎng)的孩子跟少爺小姐們讀的學(xué)校是一樣的,她也會花錢叫孩子們都出國去學(xué)習(xí)。
早些年……你爸爸出國前夕,她的大兒子都已經(jīng)留學(xué)回來了,也想把她接去孝敬,但她不肯,不肯離開二太太……”
“你還記得他的孩子都叫什么嗎?”
陳媽姐搖頭:“都是阿大、阿二的叫,名字倒是真不記得!”也不太見到的,“要是再一改名,就不可能知道了!
當然了,也不可能都孝順。好像只有一兩個留在新國了,其他的都在國外定居了。親生的都不一定能孝順,更別說不是親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