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學長太無奈了。
雖然早在來的路上,就已經(jīng)知道李講不是個安生的主,才華橫溢。
但誰能想到,這才剛來第一天,李講就把挑釁的金家狠狠扇了一耳光?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李講深諳此道理,所以回了封信后,真的不在出門,頂多與幾位同住屋檐下的室友交流。
強昊在這場文會上可謂是出盡了惡氣,不僅讓金明城損失了一套文房四寶,而且還折了光明會的威風。
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別提有多舒服了”。
這段時間,他幾乎是把李講當作成了親兄弟,張口閉口就是小李,有什么好事都想著他。
那文房四寶,他自然也是轉(zhuǎn)手就還給了李講。
初得文寶,李講隱隱有些興奮,因為根據(jù)他的了解,許多文寶都擁有非常不俗的能力。
不過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高估了金明城。
或許是法寶的層次還不夠高,竟然只具備文寶的基本特性,主要還是加成詩詞的作用。
比如同樣是《清明》,李講口誦,只能引來一街春雨。
但如果用文寶來寫,才氣激活的話就不同了,影響范圍可能會根據(jù)注入才氣的多少而放大,做到“求雨”的目的。
在降雨量少,農(nóng)田干涸的情況下,一首好的求雨詩,可以大大緩解農(nóng)民對于收成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