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形影不離,親密無間的人,終究是漸行漸遠(yuǎn)了。
葉明旭不再說什么,望向夏千知:“現(xiàn)在可以告訴我,那只鋼筆賣去哪里了嗎?”
夏千知期期艾艾地開口。
“鎮(zhèn)上的供銷社,后門右拐,再過兩條街,有一個地下交易市場。但是沒用的,那里的規(guī)矩,他們買下的東西起碼得翻倍脫手,你得有三十塊,才能把鋼筆買回來?!?/p>
聽到這里,葉明旭心中一陣惱火。
她們明知道這支鋼筆對他的重要性,卻這么隨便地賣了,只為了給蘇建林買吃的。
她們想通過蘇建林早日回城,犧牲的卻是他最珍貴的東西。
想到這里,葉明旭冷冷地說:“筆是你們不問自取的,也應(yīng)該是你們買回來還給我?!?/p>
夏家姐妹不可思議地睜大眼睛。
“我們哪來的錢?”
“你明知道我們家里的情況,還這么說,是在戳我們的心窩子嗎?”
夏家的情況,葉明旭確實(shí)很清楚。
夏千知和夏千秋長得很漂亮,從小就是小鎮(zhèn)上的焦點(diǎn),但可惜她們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兩姐妹下面有一個弟弟,直接取名叫夏耀祖。
物資匱乏的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夏家的一切都是先緊著給夏耀祖。
原本一戶人家只有一個下鄉(xiāng)名額,夏千知主動說她是姐姐,她去就好。
可為了給夏耀祖攢彩禮錢,夏父夏母收了別家的錢,讓夏千秋頂替別人下鄉(xiāng)。
如此,夏家姐妹才一起當(dāng)了知青。
別的知青離開家,都會帶上大包小包,各種糧票布票,家里還時(shí)不時(shí)會寄一些衣服被子過來。
可夏千知和夏千秋,背上的包卻輕得可憐。
曾經(jīng),葉明旭覺得,陪她們下鄉(xiāng)是自己做的最明智的決定。
他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兩姐妹。
她們的力氣小,掙的工分少,葉明旭就加倍干活,把自己的糧勻給她們吃。
在他的關(guān)照下,夏家姐妹不至于會挨。
但是下鄉(xiāng)這么久,夏家從來沒有給她們寄過一分錢。
她們確實(shí)沒有積蓄。
如果是別的事,葉明旭不會計(jì)較。
可她們無視他的感受,私自偷走鋼筆,只為取悅蘇建林的那一刻,就該想到后果。
所以這一次,葉明旭無動于衷地說:“有沒有錢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只知道,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身后就是派出所,如果你們有意見,我們可以進(jìn)去問一問公安同志,是不是這么個道理?!?/p>
見他并不是開玩笑,兩姐妹驚愕而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