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沒用,慢慢攢唄!
李浪屏蔽掉腦海中復雜的念頭,繼續(xù)挑著水桶往水溝走。
走了十來分鐘,就到了水溝。
水溝不大,也就半米寬,但水十分清澈,還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游魚。
大多數(shù)是馬口小白條,還有羊鍋魚,偶爾也有幾條小鯽魚。
這條水溝,上游就是龍門河,這些小魚就是從龍門河下來的。
“呀,這小魚還挺多……”
看著水溝里歡快游動的小魚,李浪心頭一動。
“家里有豬油,要是把這些小魚撈上來……”
油炸小魚,又香又酥脆,嘎嘎好吃!
可是要把這些小魚給弄上來,那可不容易。
“先把水打滿,回頭弄個地籠。”
地籠是竹子做的,只有一個進口,呈現(xiàn)倒漏斗型,
地籠里面放點蚯蚓,小魚從唯一的出口進去,一進去,就出不來了。
不過地籠李浪他家沒有,得找人做,不過他知道張營長會編地籠子,回頭跟張營長學一手,做幾個就是了。
李浪把木桶從勾子上解開,蹲在河溝旁邊,先把木桶往水溝一劃拉,拎了半桶水上來。
然后是第二個木桶,也是半桶水。
旋即,他拿著瓢,往水桶里舀水。
這水桶得裝滿,不然一來一回,費勁兒。
瓢是用葫蘆做的。
做法也簡單,把葫蘆用水煮一煮,然后切開,中間挖空,放在太陽底下曬。
曬半個月,一個防水的瓢也就成了。
瓢能拿來舀水,也能拿來澆水,舀米,裝種子,……反正用處大得很。
李浪舀了幾瓢河水,很快就把兩個木桶裝滿了水。
他重新把勾子掛在木桶的把手上,把扁擔扛在肩膀上,身子一彎腰,正要挑起這兩桶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