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的日子里,眾人就發(fā)現(xiàn),趙家三房又在老屋外頭建了個棚子,也不知道做什么,問就只是笑咪咪地說是臨時搭的,眾人見問不出什么,只能暗自嘀嘀咕咕兩句神秘兮兮。
這搭棚子就搭成四四方方的,然后用木頭打成上下幾層的架子,再往架子上擱上槐木柞木這些,為了讓屋子里保暖,外頭的棚子都是用的木板再用麥稈堆砌保溫。
種木耳和蘑菇的步驟其實(shí)也是差不多的,都是先混和培養(yǎng)料,再接種菌絲,這其中大致分為幾個過程,就是扎眼、催芽、下地、澆水。
期間主意滅菌通風(fēng),控制溫度就成。
北地便是夏天的溫度也不太高,最是適合培養(yǎng)這些,而且基本兩三個月就能收獲一輪,若是培養(yǎng)得好還能縮短收貨時間,可以說是連綿不絕的收入。
說起給天祥樓送貨,趙宛舒發(fā)現(xiàn)趙容則在生意方面的確是很有天賦的,他拿著天祥樓的單子跟其他酒樓飯館也談送蔬果的事情。
大酒樓肯定是有自己的供貨渠道的,但小酒樓飯館就不同了,他們沒有大量的需求,一般都是自家早起集市里采買,這一來二去的也是費(fèi)時間的。
趙容則就提出要給他們供貨,畢竟他可是連天祥樓都給供貨的,天祥樓的名號大家都是耳聞的,在鎮(zhèn)上那也是如雷貫耳的,那可是從京城開過來的大酒樓,有著嚴(yán)格的供貨渠道,趙容則都能給其供貨,那肯定說明菜品是上佳的。
而且,趙容則給的價格跟市面上也差不離的,還能免了跑腿,甚至指不定還能因此借機(jī)跟天祥樓搭上邊呢?
所以大家抱著或省力或別的心思,不少人都跟趙容則簽訂了送貨合同。
雖然有些要的少,但積少成多,等到真正統(tǒng)計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每天送的貨也是不老少的,開始還能從家里菜地摘菜,后面摘得差不多了,就得去跟村里人收,去外村收了。
之前還能問村長家借兩回牛車,給點(diǎn)辛苦費(fèi)什么的,但若是要長期用,就不妥當(dāng)了。
趙宛舒就跟趙三河提了嘴這個事情,“爹,你看大哥現(xiàn)在也是走正道,咱們家是不是也該買匹馬車什么的?這樣大哥送貨什么的也方便。”
“就是不買馬車,咱們家給買匹牛也成啊。到時候就是每日里送小康他們?nèi)ユ?zhèn)上鋪攤子也方面!小康年紀(jì)還小,這從火爐子到鹵肉這些都背著費(fèi)盡,每天兩個來回的,甚是辛苦得緊。”
“咱們家現(xiàn)在也不缺這些銀子,沒必要讓大哥每日里挑著擔(dān)子來來回回那么趟的,買輛吧爹!”
趙宛舒說話的時候,趙容則也在,聞言,他也不由抬起了眼眸,閃亮亮的看著趙三河。
他倒沒想著馬車,就是買輛牛車也成,男人對這種總是有著莫名的執(zhí)著和向往的。
但他也不好提,主要是他在他爹這的印象不好,若他提,少不得先挨頓打罵,話他都給想好了,無非是還沒賺上大銀子就先矯情上了。
此時,趙宛舒先開口,他也連忙道,“是啊,爹,我最近也賺了十來兩銀子了,還是能買輛牛車的?!?/p>
“您看啊,這牛農(nóng)忙時能下地,平日呢我可以趕著送貨和小康,就是閑著的時候,還能趕著來回送送村里人賺兩個小錢,總歸是不虧的。爹,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