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節(jié)目組給林在山提出的要求是做一首很自由灑脫,讓人聽了心情愉悅有奔跑心情的作品當新一季的主題曲,同時還要有一些林在山參賽的心路感受,這樣的要求給林在山搞的很頭大,最后因為精力有限,他不想太費腦子給這檔節(jié)目找歌了,便搬了鄭鈞的這首《風馬》,算是比較圓滿的完成了節(jié)目組給他提出的“難題”。
用這首《風馬》當《極限闖世界》的主題曲,其實有點不恰當,因為這歌從深層次看講的是一種探索生命之旅的禪修和感悟,和挑戰(zhàn)極限稍微能沾上點邊,但絕不像上一季的《奔跑》那么應景。
不過既然節(jié)目組說了,這首歌需要林在山加入一些心路之旅,那林在山就不想選別的了,就像選這首人到中年后會自然變得灑脫的《風馬》了。
風馬到底是什么呢?
這其實是藏語“隆達”的漢譯。
“隆”在藏語中是風的意思,“達”是馬的意思。
撒隆達是藏族象雄文化的古老傳統(tǒng),表達了對所有生命的敬畏和祝福。
而鄭鈞的這首《風馬》,講的正是一首關于愛和自由的頌歌。
眾生的命運是不平等的,但我們心中對愛與被愛的渴望是一樣的。
也許每個人被禁錮的理由各有不同,但每個人追求自由的信念都是一樣的。
洗盡塵世間因為金錢、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蒙上的浮躁,回歸孩子般笑容的純粹生活。
這就是這首歌的真諦。
也是林在山越來越接近的一種心靈寫照。
人生就是不停向前行走,《風馬》恰好就是在路上陪伴他的心靈慰藉。
就像《極限闖世界》倡導著人們要走出去那樣,人們總渴望說走就走的旅行,試圖逃離辦公室的壓抑,逃離城市的霧霾天氣,逃離現(xiàn)實的不堪一擊,但他們不知道,背負著情緒和貪欲,天涯海角都是牢籠,風景只是相機中的記憶,內(nèi)心依然無處釋放。真正的遠行,不在于目的地,而是內(nèi)心,能超越情緒和貪欲在鬧市也是天堂。如火般的風馬,把痛苦歡樂都盡情拋灑。
依不同的心境,聽這首《風馬》自然會有不同的感覺。
像是一些參賽者單純把這首歌當成《極限闖世界》的主題曲來聽,那他們的心情就很愉悅,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奔騰的動力,就像孩子期盼著新的世界那般,對未來的錄影充滿了期待感。
但韓彩云聽這首《風馬》的感覺可就有點不一樣了。
畢竟是專業(yè)的聲樂老師,對音樂的鑒賞以及對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韓彩云是頗有造詣的。
她和林在山第一次合作,還是在《唱作人》時期幫林在山唱《回到拉薩》的藏調(diào)。
那是一首很富有藏地情懷的作品。
據(jù)說那是林在山年輕時走訪雪域高原時的恣意激情之作,距今得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了。
而今,林在山的這首新作《風馬》,仍和藏地有著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
卻不同于年輕時的天賦滿溢,這首《風馬》里滿是一種人生的感悟,甚至有點大徹大悟的味道,聽得韓彩云是感慨萬千。
音樂之于人的改變竟然如此之大,這讓她對音樂更加的熱衷和敬畏了——
……
平等的擁抱~
丑陋與美麗~
貪戀已放下~
從此再無牽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