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傳他文治之才,是想讓他匡扶社稷,整頓朝綱。
此間必然受到無數(shù)刁難,數(shù)不盡的威逼。
但是,他若是退卻了,江山社稷該如何?更何況,他的才學,本就是為了王朝。難道要就此隱退,再也不問世事了嗎?
要是這樣的話,師傅當初又何必教導他呢?
不能動用修士的力量,但是可以掌控朝堂的力量啊。
有民心,有君意,有己才,何愁天下不定?奸佞不止?
說到底,是徐明義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層,只知道找?guī)煾翟V苦。
這般心性,莫說是做平天下大儒了,就是成為文圣的弟子,也沒有資格。
“弟子,已經(jīng)完全明白了。”
徐明義叩首,卻再也沒有了淚痕。
老人充滿期待,卻還是保持著面容上的冷峻,“你明白了什么?”
“事君以忠,弟子擅離職守,不忠也?;蕶?quán)之劍已懸,弟子愚不可及,是不智也。猖狂貪墨者眾,弟子不思鏟除,是不明也?!?/p>
“你總結(jié)得很好,但愿做起事來,不會再讓我失望?!?/p>
說吧,老人轉(zhuǎn)身走入竹屋之內(nèi),“那個人,已經(jīng)等你很久?!?/p>
中州王朝,迎來了有史以來的最大權(quán)臣。
科舉舞弊,有無數(shù)參與閱卷的官員,一擼到底,親族全部被牽連。
賑濟災民,有層出不窮的貪污腐敗,一殺到底,絲毫情面不留。
徐明義,這個王朝開國后,第一任內(nèi)閣首輔,也是文圣座下,最出色的弟子之一。
許多年后,當手握皇朝權(quán)柄的徐明義,也開始隱退之后,他才明白師傅的用意。
王朝想要持續(xù)下去,國君絕不會昏聵。
國君昏聵,就需要臣子去撫平。
這是為人臣子的,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需要自身做什么,付出什么代價,這不是臣子該考慮的事情。
總之,要么推翻國君的統(tǒng)治,要么,維系國君的英明神武的形象。
徐明義,選擇了后者。
行將朽木的徐明義,終于等來了師傅的夸獎。
“師傅,弟子,盡力了?!?/p>
徐明義匡扶社稷,其實為國為民的心思,并不多。他無非是想獲得師尊的認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