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象征著傳承和權威,而鏡只是單純的承載。
林佳在“佛陀心眼”和“菩提悟道”狀態(tài)下自覺,她沒有葉凡那種對于古文化的追求,也沒有他那種斗天戰(zhàn)地、爭奪無敵的豪情,更不想著一器破萬法,倚仗“器”來戰(zhàn)斗,所以鼎并不適合她,其他的鐘、爐、塔也是如此。
反倒是鏡子頗為貼合她的心意。
自古以來,華夏便有昆侖鏡、昊天鏡等的傳說。
昆侖鏡逆轉時光,昊天鏡映照寰宇,時空都被囊括。
選擇鑄鏡,未來的成長上限可期。
而林佳的心底,多少也還是帶著一絲回到前世的希冀。
雖然說那個世界很普通,沒有遮天世界絢爛,只是普普通通的科技世界,但她還是心有不舍,想著有某一天能帶著偉力回歸。
林佳按照《道經(jīng)》輪海篇所述,放空心靈,于心中刻圖,先是以神識模擬出九道“神紋”,然后開始錘煉它們,讓之在心海中定型。
“菩提悟道”狀態(tài)下,林佳心性通靈,輕而易舉于心中將九道“神紋”熔化,凝聚成一個豆粒大的圓鏡,并無絲毫裝飾,只是通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鑄器,也有載道之器和護身之器的兩種說法,兩者可以同存,也可以分開。
林佳則是打算讓這鏡子成為單純的載道之器。
畢竟若是戰(zhàn)斗的話,在修為低下的時候,不管是準帝禁器·小佛像,還是未曾到手的龍紋黑金鼎,哪個不比這剛出爐的鏡子好用?
即便是葉凡,以玄黃母氣根這種神材鑄鼎,在弱小時候也只能用來防御。
而等修為大成之后,修行者的道才是決定威力的關鍵,與“器”的形態(tài)關系又不大了。
是以定下了“器”的造型之后,林佳便于苦海之中,真正的錘煉神紋。
這一步,哪怕有“菩提悟道”狀態(tài)加持,也足足花費了林佳三天時間。
因為她是完全的以自身神力,來熔煉神紋,而不是借用小佛像的力量。
在什么時候能夠借力,什么時候要靠自己,什么時候要打牢基礎,林佳一直分得很清楚。
在熔煉神紋的過程之中,她將自身的感悟悉數(shù)打了進去,以心印心,并刻錄了“六字真言”的波紋,以及《道經(jīng)》輪海篇的奧義。
最終,一面流光溢彩、熠熠生輝的圓鏡自林佳的心靈走入了現(xiàn)實。
九道神紋被完全熔鑄,徹底消失,后續(xù)若是再度誕生神紋,也會被她祭煉到這面圓鏡中去。
唯一器,就是如此霸道。
當然,它的威能也比得上為之付出的代價就是了。
林佳將圓鏡祭起,一道璀璨的光芒射出,照射在閉關室內,圓鏡內部同步浮現(xiàn)出閉關室內的景象。
這是圓鏡的基礎功能——照光留影。
【希望這一面鏡子,能夠記下我今后修行的路,與我一同走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