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別人都裝聾作啞,到了祖父這里,難道真要舍了全家去成全自己忠君愛國的名聲嗎?”
“難道你讓我也裝聾作啞嗎?!”越國公本來就坐不住,被墨珣按下來之后,雖然心知墨珣所言在理,但這等大事,別人不作為,難道他作為御史,也不作為嗎?
墨珣搖搖頭,“不是讓祖父裝聾作啞,而是這件事需得從長計議?!?/p>
“那你說怎么辦!”越國公喘著粗氣,梗著脖子,彪著眼看墨珣。
墨珣自然不可能將自己心里的真實想法告訴越國公。
他心里已經(jīng)認定宣和帝怕是好不了多久了,畢竟宣和帝服用丹藥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這么長時間的丹毒積壓,總是會到一個臨界口的。
所以,哪怕現(xiàn)在沒人能治得了宣和帝,他也快死了。
只是,可惜了那些被關在宮里的哥兒……
墨珣現(xiàn)下一想到那些哥兒,就有些坐不住了。
越國公和趙澤林兩人雖然對此事也難以容忍,但重心還是放在宣和帝身上,而墨珣的注意力則是在救人上,兩者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墨珣心里有了計較,便想著,既然宣和帝上頭沒人治得了他,那便由幾位王爺上手。
皇位這個東西,人人都惦記。不過,現(xiàn)在的宣和帝,身體看著還好,自然也就沒有哪個皇子會蠢到將自己的野心露出來。一旦宣和帝身體不行了,那不管宣和帝的立儲詔書上寫的是誰,他們都要爭上一爭。
歷史,總是活人寫給活人看的。
勝者為王,敗則為寇。只要愿意,沒什么是不能改寫的。
墨珣此時動不了宣和帝,但不代表之后也動不了。
墨珣這會兒只是在想,究竟要不要將“宣和帝拿活人煉丹”的事捅出去罷了。“捅”與“不捅”,各有利弊。
“捅出去”,利就在于:宣和帝或許會礙于輿論,將宮里關押的那些哥兒放了;弊則是,只要宣和帝對煉丹、修仙的心不死,這次將人放了,他下次只會做得更隱蔽,讓人抓不到把柄。
但……墨珣也不敢保證宣和帝真會礙于輿論將人放了。
萬一宣和帝真的拿那些人的奴籍說事呢?
到時候事情捅開了,但宣和帝卻全身而退,這不正是得不償失?
“不捅出去”,將事情壓著,但墨珣可以以此來游說幾位王爺。
無論那個傳位詔書上究竟有沒有他們的名字,只要他們愿意站出來“清君側(cè)”,逼宣和帝就此事下罪己詔、退位,那他們便可以是名正言順的即位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