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這一稱呼或許隱藏著夫妻之間多年的默契與溫情。對于孩子們而言,“阿媽”“媽打”“媽子”“媽咪”
等稱呼,每一個都飽含著孩子對母親獨一無二的情感。這些不同的稱呼,如同一個個情感的切片,共同拼湊出母親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孩子們對母親深深的依賴與眷戀。
“尋日阿媽,耉壽牛一
服務問佢,姓乜名乜?
我話蛋糕,噈寫:
何莫氏……”
這幾句詩將情感推向了一個小高潮。母親生日時,面對服務人員詢問姓名,詩人寫下
“何莫氏”,這一細節(jié)看似簡單,卻飽含著對母親身份的一種莊重確認。在這一刻,母親的多重身份在
“何莫氏”
這一正式稱謂中得到了統(tǒng)一,既包含了她在家族中的姓氏傳承,也暗示著她作為妻子、母親在家庭中的長久付出。這種對母親身份的梳理與呈現,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對母親的敬重與愛意,也讓我們看到了親情在平凡生活中的深沉與厚重。
三、詩歌結構的精巧布局
在結構形式上,《我媽叫何嫂》呈現出一種自然流暢又富有層次的美感。詩歌開篇以眾人對母親的
“何嫂”
稱呼引入,接著依次展開家庭成員對母親的不同稱呼,這是從外向內、從家庭外部關系到家庭內部關系的一種層次推進,逐步深入地揭示母親在不同生活場景中的角色。
最后關于母親生日時
“何莫氏”
的情節(jié),作為全詩的結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在內容上是對母親身份的一次總結性呈現,在結構上則起到了收束全詩的作用,使整首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這種結構布局,沒有刻意的雕琢痕跡,卻如同生活本身一樣,看似隨意卻又有著內在的邏輯與秩序,將詩歌的主題
——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親情,有條不紊地展現出來。
樹科的《我媽叫何嫂》以粵語為獨特的語言媒介,在平凡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中挖掘出深沉的親情,通過精巧的結構布局將兩者完美融合。這首詩不僅讓我們領略到粵語詩歌的獨特魅力,更讓我們在對母親稱呼的變換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地域,永恒不變的人間至情。它提醒著我們,親情往往就蘊藏在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里,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去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