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姐兒慢些走,小心滑倒?!?/p>
衛(wèi)芙菱跑在幾人最前頭,腳踏在一塊塊青石路上。平江府城里水多,橋也多,這邊通,那里也通。她從這座拱橋上躥上去,又從另一彎橋上沖下來,玩的不亦樂乎。
不過她也非要向幾人討個(gè)包袱背,王秋蘭拗不過她,重新鋪了一塊方布,裝了兩件姐妹二人的衣裳,系了個(gè)小包袱給她背上。
她沾沾自喜了一番,炫耀自己也能幫祖母和姐姐背行禮。
衛(wèi)芙蕖倒沒有妹妹那么多皮來皮去的精力,祖母做的豆沙饅頭在這幾日行船中已經(jīng)被吃空,但她還是幫忙挎著那只空籃。
她偷偷從衛(wèi)錦云的背簍里拿了半袋面粉裝上,蓋了塊布,還像模像樣地將那支快謝了的蓮花放在上面作掩飾。
衛(wèi)錦云看見了。
假裝沒看見。
妹妹疼她呢。
大概有四十多年沒有回平江府,王秋蘭的目光落在周圍,抹了一把眼尾的淚。
路還是那條路,這座拱橋,她少時(shí)一直和姐姐一起踏過。她們數(shù)過這邊的青石有一共有幾塊,又在橋下?lián)破鹨换@子河蝦。
一切都沒變,又好像都變了。
新開了很多鋪?zhàn)?,縱使有三兩間還存在,那店內(nèi)吆喝的伙計(jì),也完全是生面孔。
招幡晃眼,伙計(jì)們?cè)陂芟聼崆檎袛?,客流如織?/p>
各式各樣的香氣裹著新鮮出爐的熱氣,從鋪?zhàn)永?,小攤的蒸籠縫隙里逸散而出。
“剛出爐的蟹殼黃,趁熱來一塊!要鮮肉、蟹粉、蝦仁,還是糖芯、豆沙、棗泥。咱這酥皮是祖?zhèn)魇炙?,三個(gè)銅板兒就能嘗鮮,買回去給老的小的當(dāng)零嘴兒,保管人人夸您會(huì)挑!”
小麻糕在壘好的石爐里烤得酥皮鼓起,伙計(jì)麻溜用竹夾揀上幾個(gè),塞進(jìn)油紙,芝麻掉了滿桌。
“酸梅飲子荔枝膏,紫蘇水小豆湯,兩文一碗就管飽,來一碗咯!”
“客官里邊兒瞧!摸一摸咱這吳綾的手感,柔滑似春水,亮堂賽月光,穿在身上既體面又涼快,最是襯您這氣派模樣!您要做衣裳,甭管是襦裙袍衫,還是褙子半臂,咱這料子都能裁,價(jià)錢也公道!”
另一家鋪?zhàn)右膊桓适救?,?duì)門吆喝,“瞧瞧我們這繡了金線的水絲錦,逢年過節(jié)做身新衣,或是給娘子郎君添件衣裳,才叫個(gè)精致體面!咱這都是老主顧口口相傳的好貨,童叟無欺!要不您先挑塊料?”
(請(qǐng))
4
賊見賊哭
這一路的叫賣聲給衛(wèi)錦云聽得一愣一愣,看來要在這偌大的平江府市井立足,光吆喝還不夠,還得吆喝得勁。
人人都是一張利嘴。
吆喝聲,車馬聲,隱約的琵琶絲竹聲不絕于耳,行人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衣飾光鮮的,轎子馬車的
“菱姐兒過來,吃碗湯餅?!?/p>
王秋蘭在一家湯餅鋪?zhàn)拥恼嗅μ幫O?。這招幡上的“錢記湯餅鋪?zhàn)印睅讉€(gè)字已經(jīng)褪色,連幡面也泛起黃邊。相對(duì)于方才的吆喝,這家鋪?zhàn)拥故菦]有伙計(jì)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