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在寧州很出名嗎?殿下為什么要去尋他?殿下又沒有寧州的朋友,怎么會知道寧州有個公孫回?
沈瑤并不打算多解釋。
有些時候越是不解釋,自愈聰明的人們就越發(fā)的會去腦補。
公孫回是被后世寫入歷史書的人物。
提起夏朝造紙術,就會想起三個人物,其中一個就是造紙術的改良者——公孫回。
公孫回造紙術的改良,使制造紙張的成本大大降低,對夏朝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夏朝歷史上一項重大的成就,對藍星歷史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沈瑤在前世也看過很多關于公孫回的歷史文獻資料,紙張的改良技術是公孫回在四十年后完成的,而如今的公孫回只是一位尚未及冠的少年,身在寧州,家道中落。
沈瑤微微瞇起眸子。
紙張的貴重讓洛陽學院的孩子們在完成她布置的作業(yè)時,大多都是用樹枝在地面上進行驗算,或者在石頭上蘸水進行驗算。
……
與此同時。
大夏皇宮。
“好!好文!千古好文!”沈瑁看著完整的《三字經(jīng)》強壓下心底的激動,瞠目結舌,愣的坐在那里,“這就是《三字經(jīng)》?這等著作以前怎么從未聽說過?”
如此傳世經(jīng)典不可能是皇姐自己寫的吧?
沈瑁唇角微微抽搐,他寧愿相信母豬上樹,鐵樹開花,都不愿意相信自家皇姐能夠?qū)懗鑫恼隆?/p>
自古以來,孩子的蒙學艱難,有了如此著作,孩子的啟蒙定然會少走不少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