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帶回來啥貨,反而是帶回來幾袋子木耳。
木耳又大又水靈,看著新鮮的很。
江若當晚上就洗了木耳,燉了雞子。
家里面現在有菜了,燉的肉里面看著足了,一鍋雞子滿滿當當的。
他還蒸了一鍋饅頭。
也正好,趙堯晚上把裴夏和裴秋帶回家里來吃飯。
江若又煮了一鍋菌子湯,怕吃饅頭噎著。
裴夏和裴秋對他做的飯夸的贊不絕口。
也是吃飯時,趙硯偶然一問,“你為何大老遠的來村里跟著韓夫子拜師?”
“韓夫子學問深厚,之前在縣里時也是有名的大儒,能跟著夫子求學問道,是我等之幸!”
趙硯倒是不知道韓夫子的德高望重。
不過,他知道也是韓夫子回村后,他們村才有了學堂。
隔壁幾個村的人也開始送家里的孩子上學堂認字。
而村里面的人都尊重識大字的,對韓夫子也多是尊重敬仰。
“那可要好好跟著韓夫子學,爭取考個秀才回來?!?/p>
趙堯一聽,笑了一下,“大哥,裴夏已經是秀才了?!?/p>
他一說,趙家人都意外的看向裴夏。
“秀才,他才多大?”
“裴夏今年十四歲,他十三歲第一次下場,就中了秀才!”
“這可不得了!”趙硯說,再看裴夏,目光都變了。
“裴夏來村里,就是為了跟著韓夫子,準備兩年后的鄉(xiāng)試?!?/p>
趙硯只知道考秀才。
能考上秀才,就足夠光宗耀祖了。
不知道啥是鄉(xiāng)試。
不過一聽,就比秀才還大,便拍著他的肩膀勉勵他,“好小子,一定好好考?!?/p>
裴夏點點頭,“會的?!?/p>
吃完飯,趙堯帶著裴夏他們兄弟倆個出去了,說是要去河里抓蟹。
秋哥兒一聽就興奮了。
他們走后,江若把灶屋收拾了收拾,想起來,“宋禾問你有沒有認識石橋鎮(zhèn)上的媒婆?!?/p>
“我咋可能認識媒婆,這得問問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