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不會名著抗旨,但不代表他不會陳情,向天子陳明心志,尋找一個轉(zhuǎn)機。
否則,賈府中人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走,把他當(dāng)成什么了?
甚至,此刻賈府中人心頭的想法,他都有所猜測,多半是只讓他承爵,國公府家業(yè)一點都別想碰。
這等想法……
等那仆人轉(zhuǎn)身去回林之孝,迎著秦業(yè)的憂慮目光,賈珩朗聲道:“岳丈大人這里可有奏疏章本?”
他的岳丈怎么也是朝廷五品官,不可能在書房中不備一些空白奏疏,以備書寫。
秦業(yè)愣了下,道:“賢婿要做什么?”
賈珩道:“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爵,我誠不想承襲,賈族中人,也不愿樂見,既兩不相合,上疏以爭,雖不圖天子收回成命,只愿以明心志?!?/p>
他還是想嘗試一下。
這個爵位,他要試著推辭掉,而且縱然推辭不掉,他也能堵住賈族中人來日的悠悠之口。
當(dāng)年,李密為晉武帝召為太子冼馬,李密陳情一表,感人肺腑,那時,沒有人說李密抗旨,反而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他要書一封《辭爵表》,天子的旨意,昭告天下又如何?
只要他奏疏寫得感人肺腑,未嘗不能改易天子心意,至于詔書名發(fā)中外,恰恰是他不愿坐享富貴,高風(fēng)亮節(jié)的佐證。
天下只會仰首以望,連什么以直邀名都說不出來,因為人家不要這等襲來的爵位。
青史昭昭,說不得又是一樁佳話,或會如是記載:
“崇平十四年,帝憫寧國坐罪失爵,欲以旁枝賈珩襲之,然珩固辭不受,賢德孝悌,不慕名位,自始譽滿海內(nèi)……”
事實上,天子欲以他為尖刀,對付四王八公等勛貴,真的能成事嗎?
他個人認(rèn)為是成不了的,陳漢兵制敗壞,非止一日。
尤其,讓他推到那個位置,讓他面對賈族中人的攻訐,這是帝王下棋,不顧棋子想法的做派。
然后棋子的想法是,大丈夫功名利祿,提三尺劍,自取之!
而此表一上,不出意外,天子就會召見于他。
那時,他自有一番應(yīng)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