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疑點,第三回所載,寶玉剛剛砸了玉,次早兒,六歲上京的黛玉到王夫人府里請安,然后就見鳳姐和王夫人拆金陵來的書信,正是表兄薛蟠,倚財仗勢,打死人命,現(xiàn)在應天府案下審理。
然后寶釵上京時,已經(jīng)十三歲了。
可從后文第二十回有言,可從寶玉說:“你先來,咱們兩個一桌吃,一桌睡,長的這么大了,他是才來的,豈有個為他疏你的?”
以上不難推斷,寶玉和黛玉必然經(jīng)過了一段童年一起長大的時光。
這在寶釵上京時,已十三歲就可窺見,否則就成了六七歲的黛玉,十三歲的寶釵。
但為什么,形成一種黛玉先來,寶釵后至的前后腳描寫?
只有一種可能,這是原著作者故意打亂了時間線,集中描寫事件的結(jié)果。
如后世的網(wǎng)文作者,寫了一千多章,書里的時間線才過去了三個月,都是一種描寫手法,因為真實的生活,都是一兩年屁事兒沒有發(fā)生,或者兩三個月,突然一堆狗屁倒灶。
但,為了維持故事的連貫性和緊張氛圍,只能用插敘,倒敘,補敘,分敘……
用電視劇的鏡頭語言表達,就是上京的寶釵,走著走著,轎子中的演員,已經(jīng)從李沁換成了白冰。
賈珩面色頓了頓,將心頭一股古怪之感壓下,轉(zhuǎn)頭看向賈政,問道:“二老爺,這位賈雨村,現(xiàn)在在金陵任上,官聲如何?”
賈政笑了笑,說道:“這個我還未問過,不過待年底入京,他會登門拜訪,子鈺與其交談之后就知道了,此人相貌魁偉,談吐不俗,想來子鈺應能與他有不少話說?!?/p>
分明是對兩榜進士出身的賈雨村,頗為推崇。
賈珩聞言,面色淡漠,不置可否。
對這位“投機鉆營、見風使舵,政治品行極為卑劣”的賈雨村,并沒有太多好感。
此人在賈府失勢后,改換門庭投了忠順王,可以說地地道道的白眼狼。
“需尋個機會把這個二五仔弄下去。”賈珩面色淡漠,心頭閃過一抹冷意。
賈政又是問道:“珩哥兒,今兒個下午京兆府的通判傅試過來,說明天要過來拜訪你,不知你是否有空?”
“拜訪我?傅試拜訪我做什么?”賈珩皺了皺眉,問道。
心思電轉(zhuǎn),其實隱隱有幾分猜測。
賴家以及西府的一些管家,現(xiàn)在都被賈赦控制、接管起來,但賴升家先前為了自保,試圖疏通京兆府的關(guān)節(jié),就走了傅試的門路。
傅試估計是被人盯上了。
否則,他之前明確警告過傅試,傅試不會再自討沒趣,上門親近。
賈政笑了笑,說道:“也沒說什么,只是說仰慕于你,想要登門拜訪,珩哥兒,傅試這些年還是幫了不少府里的忙的。”
這就是在替傅試說好話了。
賈珩想了想,說道:“讓他明天傍晚再過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