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亭,重檐鉤角,蒼脊蜿蜒如龍,而前日下了一場大雨,清洗過后的檐瓦明凈纖麗,一塵不染,而四根朱紅梁柱之上的紅漆卻有幾許剝落,現(xiàn)出幾許斑駁陸離之態(tài)。
而涼亭下方的一座石桌之上,擺放著酒壺以及酒盅等物。
此刻以禮部侍郎方煥為首的官員多是身著便衣,在道旁相送。
韓癀在京為官多年,尤其是擔(dān)任吏部天官五六年,提拔過的門生、故吏不知凡凡,這次出來,自然有不少人出迎相送。
自翰林科道、六部司官,都有一些官員過來相送。
韓癀舉起酒盅,喝了一杯水酒,目光掠向四方的一眾朝臣,輕聲道:“此去江南,諸位不必遠(yuǎn)送,還望在京,輔佐明君英主,上致堯舜,下致太平?!?/p>
一眾官員紛紛抱拳稱是。
韓癀最后看了一眼神京城,似乎隱隱在等待著什么。
或者說,等待著崇平帝派內(nèi)監(jiān)送行,這是當(dāng)初楊國昌離任之時有過的待遇,但現(xiàn)在卻遲遲未有。
韓癀眉頭舒展幾許,目光深深,心頭不由嘆了一口氣,
而趙默在不遠(yuǎn)處看向韓癀,心底就有幾許悲涼之意。
天子何其刻薄寡恩,不管如何,韓閣老忠心侍君多年,先前三次留中,竟如此羞辱韓閣老?
其實,還是當(dāng)初齊王陳澄逼迫崇平帝退位之時,韓癀身為內(nèi)閣首揆沒有第一時間申斥齊王所致。
雖未附逆,但這等“明哲保身”之舉,先讓天子心寒乃至厭惡,而三次辭疏,漠然以視,皆是如此。
就在這時,廊檐下傳來小吏的高聲話語,朗聲說道:“李閣老來了?!?/p>
而在這時,人群一時間就有些騷亂。
誰人不知?韓癀這次辭官歸隱,就是在為李瓚讓步,準(zhǔn)備讓李瓚這位內(nèi)閣閣臣接任首輔。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李瓚在幾個家仆的陪同下,快步來到近前,不遠(yuǎn)處還有左都御史許廬。
韓癀抬起頭來,濃眉之下的儒雅面容上,目光平靜地看向李瓚,說道:“李閣老,許大人,何故相送?”
以官職相稱,顯然這位內(nèi)閣首輔心底還是有一些怨氣的。
李瓚卻對此恍若充耳不聞,面色頓了頓,低聲道:“韓兄,我來敬韓兄一杯水酒?!?/p>
韓癀點了點頭,溫聲道:“多謝李兄一路相送?!?/p>
不知為何,這位內(nèi)閣次輔忽而想起多日之前,他曾經(jīng)相送齊黨黨魁楊國昌的一幕,如今倒也是一種因果輪回?
念及此處,韓癀的心頭似乎也平靜了幾許。
這邊廂,韓癀之子韓暉遞上一杯斟滿酒水的酒盅,酒水盈盈,清澈明亮,似倒映著天穹上的藍(lán)天白云。
李瓚接過酒盅,朝著韓癀舉起,目中似星辰熠熠,朗聲道:“唯愿韓兄此去江南,頤養(yǎng)天年,寄情山水,一路順風(fēng)順?biāo)?。?/p>
言畢,舉起酒盅,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