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趙明德還在強打精神批閱著考卷。
如果能他的治下出現(xiàn)幾個文采斐然的人,對他的政績也有大大的好處。
他疲憊地揉了揉眉心,拿起一份試卷,破題映入眼中。
【喻于義者,心有所主;溺于利者,志為之移?!?/p>
“嗯!”
趙明德眼睛一亮,這破題破得好,干凈利落,只指要害,比他之前看過的那些試卷破題都要好。
他精神一振,繼續(xù)看下去。
越看越是喜歡,此文章寫得真是太好了,他當縣令這么多年,主持的縣試也有多場,閱卷無數(shù),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精妙的文章。
引經(jīng)據(jù)典,層層剖析,股對工整而氣脈貫通,見解深刻,發(fā)人深省,束股收束有力,呼應(yīng)破題,升華主題。
他迫不及待的撕開糊名,一看名字,頓時心都涼了半截。
居然是李鈺!
一個九歲的娃娃居然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簡直不可思議!
他急忙又找出李鈺的《五經(jīng)》題,通讀一遍后,只感覺這文章見解之老辣,文筆之凝練,根本就不像一個9歲孩童所寫。
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是《春秋》為本經(jīng),趙明德看了這么多試卷,唯有李鈺選的《春秋》題目。
他心跳的厲害,看向擺放在一旁陳子明的試卷,陳子明的《四書》題雖然也引經(jīng)據(jù)典,但多是堆砌辭藻,論證流于表面,缺乏李鈺文中那種洞穿本質(zhì)的深刻和沛然莫御的正氣。
至于《五經(jīng)》題,陳子明本經(jīng)選的《詩經(jīng)》,雖然文章華麗,卻失之浮泛,與李鈺的文章完全是云泥之別。
再看試貼詩,相較于李鈺那兩篇石破天驚的經(jīng)義文章,確實顯得平平,但瑕不掩瑜。
這縣案首應(yīng)該是李鈺的。
怪不得柳敬之寧愿不要舉人身份也要保李鈺,這真的是神童??!
只是陳家在開考前就給他打過招呼,如果沒有李鈺的文章,給陳子明一個案首也沒什么。
但現(xiàn)在趙明德就有些為難了,之前他剿匪便引起了陳家的不滿,明里暗里給他下了一些絆子。
又聽說府城同知之位,將會由從陳氏族學(xué)出去的人擔任。
如果再和陳家作對,只怕還會遭到打壓,只是如果不將案首給李鈺,那就是判卷不公,如果被查出來,他也脫不了干系。
又想起今日考完后,陳子俊親自來了一趟,明里暗里都暗示他不準取李鈺。
不管李鈺文章寫得好還是壞,這次一定要落榜。
趙明德嘆了口氣,如此神童卻要被陳家打壓,真是可惜啊。
他將李鈺的文章放到一邊,也沒心情再看其他試卷,睡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