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nèi)早已設(shè)下豐盛宴席。
宴會并未立刻開始,新科舉子們需先至專設(shè)的香案前,向北遙拜皇恩,感謝朝廷取士之恩。
隨后,由主考官鄧中岳率領(lǐng),眾舉人齊聲朗誦《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三章: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朗朗讀書聲回蕩在園林之中,莊重而典雅,象征著賢才得遇明主,君臣相得。
誦畢,眾人才依名次高低,依次入席。
李鈺作為解元,自然被引至最前列,與主副考官、省城大員同坐一席。
鄧中岳目光落在李鈺身上,盡管早已知道今科解元只有十四歲。
但真當(dāng)見到李鈺時,鄧中岳眼中仍然有著一絲難以掩飾的驚奇和贊嘆。
李鈺所寫的文章,讓他非常喜歡。
里面的觀點(diǎn),思想幾乎與他一致,那種志同道合的感覺,讓他非常歡喜。
鄧中岳心中感慨萬千,對身旁的陳景昭低聲道:“雖早已知之,然親眼得見,仍覺不可思議。
如此少年,竟能作出那般老成持重、義理精深的文章,真乃天授之才?!?/p>
陳景昭深以為然地點(diǎn)點(diǎn)頭。
待到眾官員落座,鄧中岳特意喚李鈺近前說話。
李鈺依禮上前,躬身行禮“學(xué)生見過座師?!?/p>
鄧中岳和顏悅色的道:“不必多禮,李鈺,你年少英才,奪此解元,實(shí)乃我朝佳話。
本官閱你文章,尤喜《春秋》諸篇與四書破題,筆力雄健,見識超卓,不知師從哪位大儒?”
李鈺恭敬回答:“回大人,學(xué)生多得柳敬之夫子教誨,后入順慶府學(xué),柳夫子于《春秋》一道,對學(xué)生啟迪良多?!?/p>
他并未提及清瀾書院的經(jīng)歷。
“柳敬之?”
鄧中岳思慮片刻,沒有什么印象。
心中有些奇怪,能教出如此年輕的解元郎,他居然沒聽過對方名字。
隨后鄧中岳又問了一些問題,李鈺都對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