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一落,求名的官員心跳加速——名留青史?。?/p>
“臣附議!”
“臣附議!”
看著這些人跪地伏乞,身居高位升無可升的幾名老大臣心塞了。
他早已過聽上位者“畫地作餅”的年紀(jì),清楚的知道實(shí)惠最重要。
可身后跪著的那些年輕人不知道。
偏偏經(jīng)過兩年的清洗,曾經(jīng)的老伙計(jì)、老政敵早就消失,以至于落到這“寡不敵眾”的境地。
幾人互相打了一個(gè)眼色,顫顫巍巍地跪下:“臣附議?!?/p>
不附議怎么辦,光“國祚綿長”四個(gè)字他們就不能出聲反對。
再看看一臉動(dòng)容的元和帝,他們就只剩下跪下附議一條路了。
不過他們附議的事多了,到后面還不是只說不做?
陳無諱才不在乎他們“只說不做”的想法,他受溫清寧啟發(fā),決定先掛名占先,回頭真推行起來也就不用再上稟報(bào)備。
元和帝慈愛地望向陳無諱,只覺得這個(gè)長孫沒有白疼。
這是一心要把自己往明君上推!
若不是,他為何不把這些善政留到他自己登基后再推行?
元和帝越想越覺得在理,一臉動(dòng)容地說道:“準(zhǔn)奏。無諱此事便交給你,擬出章程后交給朕看。”
“臣遵旨?!?/p>
霍純連忙歌頌:“圣人圣明!光被四表,實(shí)乃堯舜之君也?!?/p>
堯舜,圣明仁君是也。
元和帝聞言大喜。
被迫附議的老臣們暗罵一句“諂媚”。
朝堂上的熱鬧,安陸侯府暫且還沒有收到,溫清寧和沈鈞行拜訪完所有在長安的沈氏族老,回到安陸侯府已經(jīng)臨近晚膳。
溫清寧和沈鈞行說說笑笑的走進(jìn)舉辦家宴的廳堂,就見廳堂中只有二夫人胡氏和三夫人宋氏坐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