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護駕不周,請?zhí)铀∽??!?/p>
一旁即將出嫁的郡主見狀,連忙開口為崔光浩解圍。
“崔卿家也是為了保護我……”
“那當然啦,郡主的命比本小王的命金貴得多?!碧幼I諷道。
“微臣……”
“算了,不要說了!”太子不耐煩地打斷,遂沉著臉對廬州府尹下令:“我給你三天的時間,一定要把那幫刺客抓回來,否則的話小心你的腦袋!”
府尹立馬點頭哈腰道,“我已經(jīng)派人去捉拿刺客,太子先休息,下官在府中準備了盛酒宴席為太子洗塵,到時候一定盡興盡興……”
“再說吧!”
太子離去后,包拯、公孫策、李蓮花,連同捕頭陸云、刀頭沈良一同留在了屋中。
樸將軍和那三千儀仗兵也去了城外駐扎。
沈良將一枚刺客遺留的暗器放在桌上:“你們看,這些鏢的形狀和重量都完全一樣,每一支都是五兩重,打進體內(nèi)不死也得重傷?!?/p>
包拯補充道:“看來是有備而來,而且每支鏢上還淬了劇毒的孔雀膽汁,見血封喉中者即死。
說明對方是一定要置高麗太子于死地,究竟是什么人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
公孫策作為府尹的兒子,對于朝中之事還是略之一二的:“若論殺人動機,朝中對高麗的態(tài)度向來分兩派。
主和派以八賢王為首,主張借和親聯(lián)手高麗對抗遼國;主戰(zhàn)派則以龐太師為頭,認為應先平定高麗,再全力對付遼國。如此看來,和親若失敗,最得利的便是主戰(zhàn)派?!?/p>
沈良點頭:“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大遼人,如果我們大宋和高麗結(jié)盟,那大遼南侵就會有所顧忌?!?/p>
李蓮花接過話頭:“沈兄說的這種可能,我倒覺得最大。
遼人若從中作梗,等成功后遼國收益最大——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宋與高麗一旦因太子遇刺反目,難免兵戎相見,兩國國力都會因此消耗。
屆時遼國坐收漁利,自然能穩(wěn)占上風,無論后續(xù)局勢如何發(fā)展,它都能立于不敗之地?!?/p>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幾人正分析得入神,一旁的府尹卻早已按捺不住,不耐煩地說道:“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不是推斷,而是怎么把刺客抓??!
沈良你帶人把整個廬州城搜個遍,只要有可疑的都要捉回來,寧枉勿縱,如果再出事,我這烏紗就保不住了!還不快去?”
“是”沈良和陸云應后,帶刀離開了。
府尹又看向了包拯“包公子啊,你一向跟著你娘去驗尸,也為本府破了不少案,你聰明過人,這次你一定要幫這個忙呀!”
“啊,伯父……”
“咚”的一聲響起,打斷了倆人的交談,是公孫策把手里的東西重重一放,表示對自家爹夸別人的言論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