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日漸洶涌的輿論壓力,一方面是華納那送錢送享受的友好公關(guān),這一手胡蘿卜加大棒的組合,哪怕頑固如格萊美那群老學究都不得不低頭擦拭起了眼鏡。
這也就成了所謂“周易日”論的底氣來源——
以一己之力,逼的全歐美音樂頒獎禮低頭!
“全歐美八億人收聽過《以父之名》的含金量、全球總銷量突破4500萬張的含金量、世界銷量最高歌手的含金量、身背58個全球各國頂尖頒獎禮提名的含金量!
“為了紀念周易創(chuàng)造出的豐功偉績,諸如英法美加拿大等國家一致同意將1月15日設(shè)定為一年一度的周易日。
“因為堵死了歐美音樂獎評委的新歌《enemy》就是在2003年1月15日這一天誕生的,同時也因為1月15日這天是周易的農(nóng)歷生日!”
天涯。
在這個內(nèi)地初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中最擅長造謠的社區(qū)里,一篇由只想給自己偶像吹逼的粉絲小作文在拼接了多個香港媒體的新聞報道后就這么被發(fā)了出來,配合著春晚播出后周易那無比正能量的《少年中國說》,直接火遍全網(wǎng)!
內(nèi)地《南方娛樂報》:《周易:少年強則中國強!》
香港《明報周刊》:《值得紀念的一天》
香港《太陽報》:《華語音樂小皇帝打服歐美!》
臺灣《自由時報》:《不見周易人,卻聞周易歌》
甚至連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都將周易放在了最新一期的頭版上:《創(chuàng)造商業(yè)奇跡的華人音樂神話:周易》
《……》
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新馬泰,但凡是華語文化圈內(nèi)的音樂行業(yè),此刻都遍布了興奮的周易粉絲——
“黑子說話!還有誰不服?!”
“全球共計58個各國大獎提名,就這還沒算亞洲的,華語音樂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鄧莉君?她也配?警告你別碰瓷嗷?!?/p>
“別的不談,還有誰拿得出來58個世界范圍的提名?”
“……”
作為一名歌手,除了銷量以外,那最能夠被粉絲拿來斗蛐蛐的東西就是獎項。
因為出道時間不算長的緣故,周易的華語獎項數(shù)量實際上是比不過那些大前輩的,但誰都沒想到他現(xiàn)在彎道超車了……
“周易日”這個概念,甚至還被內(nèi)地不少偏傳統(tǒng)的紙媒引用了一下,只不過他們還算有點良知,知道打個擦邊球,加個雙引號。
(本章完)
喜歡華娛之開局給周董上上對抗請大家收藏:()華娛之開局給周董上上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