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巖下了樓,圍觀的村民看到他瞬間激動起來,不顧阻攔沖了進來將其團團圍住,緊緊地拉著手道:“喬老師,聽說你要離開?”
喬巖沒想到消息傳得這么快,笑了笑道:“你們聽誰說的,沒有,我暫時不會離開的?!?/p>
許大海動情地道:“喬老師,你可不能走啊。曉輝昨天還說,將來要考上海的大學。自從你來后,進步特別大,期末考試考得那么好,你要走了可怎么辦啊?!?/p>
“就是,我們舍不得你,三河廟鄉(xiāng)需要你?!?/p>
喬巖看著眾人期待和不舍的神情,心里說不出的滋味。用謊言安撫道:“謝謝你們對我的認可,只要上面還允許我支教,那我肯定不會離開。天氣冷,大家都回去吧?!?/p>
得到肯定的答復,眾人松了口氣。許大海帶頭鼓起了掌,回頭道:“聽到了吧,喬老師不走……”
潘志剛一行站在樓上窗前看著這一幕,側(cè)頭問道:“王部長,這是你安排的嗎?”
王凌峰趕忙擺手道:“怎么可能,絕對沒有,這是村民自發(fā)的?!?/p>
劉文偉同樣感慨萬千,湊前道:“潘處,這還考察什么,多么動人的一幕,充分說明喬巖同志群眾基礎(chǔ)好。我倒覺得,民意是最好的考察方式?!?/p>
潘志剛沒有接話,心里卻隱隱替喬巖擔心起來。他在組織部門深耕幾十載,對官員和人性早已看透。千百年來,官員和群眾的關(guān)系很復雜很微妙,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一直在矛盾中螺旋盤桓交錯。有時候看似是社會問題,實則是階級問題。
站在群眾立場,百姓高呼好官的,往往與同僚們成了對立面。反之,群眾痛罵指責,唾棄不恥的官員,在階級內(nèi)部卻有超高的人氣和良好的口碑。由此推斷,前者仕途走不長遠,半路夭折或突然隱退才是歸宿,絕不可能讓走到更高的位置上損害階級利益。
喬巖個性鮮明,嫉惡如仇,做事激進,潘志剛很擔憂他到了縣委書記位置上大開殺戒,與全體官員為敵,把利益全部還給百姓。到頭來,全縣上下都在夸贊,卻把同僚得罪了個遍。要是傳到上面領(lǐng)導耳朵里,很大程度上是雪藏或被邊緣化。
考察結(jié)束后,潘志剛上了喬巖的車。路上,從公文包里拿出這次提拔的七個人個人簡歷,遞給他道:“喬巖,這次縣委書記的提拔人選,有兩個是從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出來的,還有兩個是從部委下來的,剩下兩個是高學歷人才,已經(jīng)在縣長位置上干了兩三年,這次提拔順理成章。唯獨你情況特殊,是林成森書記特批,后來加上的。”
“有個情況你要清醒地看到,他們幾人背后都有深不可測的關(guān)系網(wǎng),或直達天庭,或縱橫交錯,即使犯了錯得罪了人,有人會為其撐腰,絲毫不影響別人的前途。”
“另外,我和你說個更加隱晦的事情,這六個人中間,很有可能有某位領(lǐng)導的公子爺,你們是作為陪襯陪跑的。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猜測,不一定準確?!?/p>
“和你說這些,是在提醒你,做人做事要柔軟圓滑,懂得進退,高手往往是打得太極拳,而不是招招致命的截拳道。上任后,不要急躁,更不要急于推行改革。要冷靜觀察,把對自己有利的沒利的都拉攏過來,切不可過于剛正不阿。團結(jié),才是做好各項工作做出成績實績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