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續(xù)接到緊急出動命令的德軍飛行員們則在嘀咕,
“漢斯,今天中隊長是怎么了,我們有必要這樣提高攻擊頻率嗎?”
“不知道,一個小時前從團部開會回來就那樣了。”
“噓,你們小聲點,鮑勃和我說,好像是第2航空軍丟了個大臉,元帥閣下很不開心?!?/p>
很快德軍第8航空軍,在更高層次的命令下,迅速將所有能投入對地攻擊的飛機都放飛了。
而對于這種前所未有的的出動規(guī)模,德軍地勤人員甚至產生了他們已經獲勝的錯覺。
畢竟即使是在不列顛空戰(zhàn)時,德國空軍也沒有幾次真正這樣傾巢出動過。
但很快第一批返航的轟炸機編隊的情況,就讓這些地勤的錯覺消失了。
因為返航的第一批德軍轟炸機明顯的數(shù)量減少了,甚至有兩架在降落時還帶著正在燃燒的火焰。
這是怎么了?俄國人的空軍不是被打敗了嗎?
一時間德軍機場內布滿了各種急救和消防車輛。
很快對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極為關注的德軍指揮官,從幸存的德國空軍機組成員處知道了,蘇軍似乎大規(guī)模列裝了一種他們此前完全不知道的低空防空武器。
是的,在“圖司機”等人分別趕到前線各處的情況下,防空鐵拳這種裝備,第一次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在了普通蘇軍士兵手中。
雖然沒有被薯條旅感染的普通蘇軍士兵,使用這些武器的熟練程度極為低下,但足夠的裝備數(shù)量,和德國空軍水平轟炸機編隊被迫解散編隊進行低空攻擊的情況,依然讓德國空軍付出了代價。
而當這一情況被上報到更高級的德軍指揮部后,原本注意力主要在突出部南部的德軍秘密研究機構,立即派出了第二支考察隊趕赴格羅德諾。
以追查這種武器的出現(xiàn),是否和他們在沃姆扎地區(qū)跟丟了的東西有關。
(一些解釋:
傾巢出動的第8航空軍
歷史中,由于德軍錯誤識別了位于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的蘇軍機械化軍編制數(shù)量,再加上巴甫洛夫離譜的將裝甲部隊主力直接布置在了,對于防御方來說十分危險的突出部內部。
(這一點,讓后續(xù)很多研究者認為,蘇軍如此布置是為了主動發(fā)起攻擊。)
因此在6月23日上午,收到德國空軍報告的德國指揮部,在不知道這些坦克部隊真實實力的情況下,確實被嚇了一大跳。
于是,為了應對蘇軍的反擊,第8航空軍派出了所有能派出的力量,來攻擊行進中的機械化第6軍。
而在本書中,有了更多其他影響的第8航空軍會派出的力量肯定不會比歷史中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