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十余萬大軍一塌糊涂,人數(shù)少了反而井井有條。
奉軍主力在掃平淮南后,也推進至清流關下。
李徹與一眾將領立馬關前,仰望著這座雄踞于崇山峻嶺之間的巍巍關城,神色都變得凝重起來。
“難??!”李徹搖了搖頭,“兩處皆是懸崖峭壁,中間的道路如此狹窄,兵馬根本鋪不開。”
陳規(guī)也補充道:“火炮的角度不好調整,仰角太大了?!?/p>
李徹微微頷首:“回營再議?!?/p>
中軍大帳內,李徹召集眾將商議破關之策。
王三春性子最急,率先抱拳道:“陛下!這清流關雖險,末將愿親率精銳先登,定能為陛下叩開此關!”
耶律和也附和道:“不錯!我軍士氣正盛,強攻雖會有損傷,但必能攻克!”
其他將領雖未明確反對,但眉宇間也透露出贊同之意。
面對此等得天獨厚的關隘,除了正面強攻,似乎別無他法。
然而,李徹卻陷入了沉思。
壽州城下劉仁詹自刎的那一幕,依舊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里。
憑借奉軍如今的實力,強攻清流關取得最后的勝利是必然的。
但翟燕已是困獸猶斗,依托險要地形,守軍又多是其嫡系南軍,抵抗必然極其頑強。
可以想見,關前必將尸積如山,血流成河。
雙方士兵又終究是大慶子民。。。。。。為了一場注定要輸?shù)膽?zhàn)斗,值得嗎?
李徹不由得在心中默默想到:“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帳內一時寂靜,眾將見皇帝沉思,都不敢打擾。
就在這時,李徹腦海中靈光一閃。
忽然想起了學歷史的那個前女友講過的一則典故。
一則關于宋太祖趙匡胤,在清流關下遇見趙普的典故。
“山野之人,必知山野之路!”李徹眼中精光一閃,“傳令!立刻在清流關周邊村落,尋訪熟悉山中路徑的獵戶、樵夫,把他們帶來見朕,朕要親自問話!”
此令一出,眾將皆是一愣。
但皇命已下,無人敢質疑,紛紛領命而去。
奉軍士卒們客客氣氣地走訪周邊山村,說明來意。
起初,鄉(xiāng)民們還有些畏懼,但在奉軍優(yōu)厚賞賞的誘惑下,終于有膽大之人站了出來。
其中一名老獵戶,被帶到了李徹的大帳。
他從未見過如此陣仗,但還是壯著膽子稟報道:“草。。。。。。草民參見皇帝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