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鎮(zhèn)西軍若在西境陷入苦戰(zhàn),大景天下還有哪路守軍能抵抗江南大軍?”
“沒有?!?/p>
“那不就對了?陳小友還覺得西境事起與林天慶無關嗎?”
陳余沉默。
毫無疑問,裘老八的這個猜測不無道理。
根據(jù)已知的情報,林天慶與東瀛人、反賊之間都存在復雜的聯(lián)系。
通過濟州軍老兵得知,天王石先開籌謀起兵之初,其幕后大金主竟然就是林天慶。
林天慶不僅把軍器監(jiān)出品的大批精良武器轉賣給反賊,還私設了無數(shù)像打鐵村那樣的工場,專門打造兵器,明暗都在倒賣物資。
換言之。
反賊似乎是林天慶刻意扶持起來制造混亂的,只為給自己制造一個舉事的大好契機,同時也是用來鉗制淮州軍的重要砝碼。
身為林少裳的皇叔,又是先帝欽定的顧命大臣,林天慶幾乎是看著她長大,對她十分了解。
他深知只要東境造反,林少裳為迅速平息戰(zhàn)亂,且暗行削藩之事,必會啟用鎮(zhèn)西和淮州兩軍參戰(zhàn)。
一旦這兩支軍團出動,那西境就必然有所空虛。
屆時,林天慶再促使西涼國起兵犯邊,制造另一場動亂。
既將淮州軍綁在東境,又限制了鎮(zhèn)西軍。
兩場動亂,只為鎖住大景的兩把尖刀。
兩大尖刀無暇他顧,江南大軍便等同于“山中無老虎,猴子當大王”的態(tài)勢。
可一路揮師北上,拿下京都,并染指皇位!
計劃倒是不錯,先用兩場動亂,消耗朝廷的實力,鉗制奪位路上的兩只大老虎,再伺機起兵奪位,控制京都。
但林天慶并沒有想到中間會出現(xiàn)陳余這個變數(shù),以至于揚州城中時非但不能給林少裳下馬威,反倒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失去了揚州大權,被迫辭官。
再想孤注一擲時,已被陳余封鎖了所有退路。
如今,江南六道大軍歸附,林天慶大勢已去。
不過,他之前埋下的隱患卻已無法阻擋,西境終究是出了事。
但讓陳余有點想不明白的是,西涼國既然積弱,因何能連克邊境八城?
鎮(zhèn)西軍雖已分兵東境,在原駐地仍有十五萬大軍鎮(zhèn)守,為何要怯戰(zhàn),接連退守?
傳聞中,在慕容家領銜下的鎮(zhèn)西軍不是無往不利,誓死不退的嗎?
事情恐怕沒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