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這一點,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盧民覺得身為一個漢人公主,大概率是不太適合烏孫國的這種傳承方式,除非是玩的特別花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到這邊來的漢室公主,本身就是對倫理的一種巨大挑戰(zhàn)。
在烏孫國的傳統(tǒng)當中,繼承者,不僅僅會繼承上一代的王位,還包括上一代的所有財產。
而在這個財產當中,也包括國家的權力,軍隊,奴隸,財產和妻子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嫁給烏孫國王,國王逝去,就會成為下一任國王的妻子,如果這個國王是上一任國王的兒子,也是如此的結果。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活的時間夠長,不僅成為了國王的妻子,也有可能成為自己兒子的妻子,甚至有可能是成為自己孫子的妻子…
這種傳承和繼承制度,其他人能不能夠接受,盧民并不知道。
但是按照正常的儒家思想,哪怕是先漢時期的儒家思想,估計也實行不下去。
準確的說,諸子百家當中,應該沒有哪一家能夠將這個思想和繼承機制給執(zhí)行下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明明解憂公主的外交做得如此優(yōu)秀,最后的歷史評價,終究帶了一些個人色彩。
畢竟解憂公主,在最開始時,嫁給了烏孫昆彌軍須靡,可惜因為不懂言語,沒能得到軍須靡的寵愛,也就沒有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務。
不過她并沒有為此而放棄,而是努力的克服了語言障礙,并且軍須靡死后,是尤軍須靡的兄弟翁歸靡繼位,她依照烏孫的刁俗改嫁。
成為了翁歸靡的妻子,并生下了子女,靠著自身所學,輔助翁歸靡,借助漢宣帝時期的威勢,得到了足夠的話語權。
而在解憂公主的輔佐下,翁歸靡統(tǒng)治時期的烏孫國,國力達到巔峰,成為了名義上和實力上的西域第一大國。
甚至在一度時期內,成為了西域抗擊匈奴的主力,面對匈奴的多次侵擾,依舊能夠給予還擊。
甚至聯合漢宣帝,組成了烏孫與漢朝的聯軍,再一次給匈奴人扣上了棺材板,并讓匈奴人在此后上百年期間,遠離西域。
可以說,在這種程度下,烏孫國的強大,讓周圍的國家敬仰。
而解憂公主做出的貢獻,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夫妻兩人的關系和睦,持續(xù)四十余年,如果就到這里,也沒有什么問題。
畢竟丈夫死了,換一個人嫁過去,哪怕是丈夫的堂弟,放在這個時代也沒啥大問題。
但比較特殊的是有后續(xù),翁歸靡死去之后,新上任的王是軍須靡的兒子泥靡,也就是解憂公主的第一任丈夫的兒子。
作為上一代王的妻子,解憂公主也被繼承了下去,成為了新一代王泥靡的妻子,并且解憂公主也沒有拒絕,反而選擇遵循烏孫國的習俗,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匈奴女子所生的泥靡,給板到漢王朝的這一邊…
雖說解憂公主是想通過這種行為,并且還有失敗之后的政變行動,進一步鞏固了漢朝對于西域烏孫國的統(tǒng)治,但終究與漢家個人思想不符。
與國家有功,但是對于個人道德而言,尤其是接受過相關倫理思想的人來說,這就是很難接受的事實了。
不過在這一方面,終究是國家大義大于個人私德。
最后被漢宣帝接了回來,對比真正的公主,給予了相對應的待遇,包括朝廷禮儀在內,全部都是公主一級的規(guī)格,并且在解憂公主死亡之后,還是按照公主的規(guī)格進行埋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