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套杯子可是本地府尹大人捐贈的前朝官窯精品,價值不菲,就這么被順走了?
這客人也不管管,他到底是藩王,還是強盜?
老和尚與李徹自是不會在意區(qū)區(qū)一個茶杯。
老僧見李徹并未飲用,也不強求,只是高深莫測地笑了笑,將話題引回正軌:
“阿彌陀佛,方才貧僧所言,并非虛妄?!?/p>
“不知大王,對我佛門釋子,有何看法?”
李徹神情微肅,正色道:“佛法精妙,勸人向善。”
“若是真心皈依,恪守清規(guī),潛心修行,以慈悲心普度世間疾苦,這樣的出家人,自然值得世人尊敬?!?/p>
李徹說的話,倒非全然虛偽,確實是發(fā)自內(nèi)心。
前世見多了那些開著豪車出入聲色場所,忙于攀附權(quán)貴,甚至將寺廟公司化的假和尚,自然對此類人深惡痛絕。
但他也深知,無論哪個時代,總有真修行者存在。
像是那種苦行僧,一缽一杖,行走世間,不蓄錢財。
或是如玄奘、法顯大師一般為求真理、舍身求法的大德高僧。
乃至在汶川地震時救助孕婦,不惜破寺廟戒律,說出‘見死不救是佛門最大禁忌’的素全法師。
對于這些人,李徹內(nèi)心是保有敬意的。
老和尚聞言,眼中笑意更盛,仿佛找到了知音:“善哉!大王果然身具慧根,與我佛門緣法匪淺!”
隨即,他話鋒一轉(zhuǎn),開始循循善誘:
“我佛慈悲,教化眾生,導(dǎo)人向善,功德無量?!?/p>
“遙想前朝末世君王昏聵,沉迷道教外丹邪術(shù),追求長生虛妄,以至朝綱敗壞,最終國祚傾覆?!?/p>
“而本朝陛下,則尊佛敬佛,善待百姓,故而有大慶今日之輝煌?!?/p>
“貧僧見大王身具龍氣,有人君之相,故而想與大王談一要事。”
聽到老和尚拉踩的話,李徹眼中寒光一閃而過。
但他并沒有聲張,而是輕聲道:“大師或許還不知,我父皇已經(jīng)駕崩了吧?”
老和尚瞳孔微震,但很快就掩飾了下來:
“阿彌陀佛,一代圣主壽終,此乃大慶之不幸,然先帝一生奉佛,必是去了極樂世界,我佛定會照拂一二?!?/p>
李徹嘴角的冷意更盛:“那大師可知道,如今本王身上背負(fù)弒君之名,乃是朝廷認(rèn)定的反賊?!”
老和尚毫無懼色:“殿下此言不對,何人能繼任人皇,我佛早有定數(shù),豈是人所能定?”